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再次语出惊人,他说:“如果美国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

福星徠说事 2025-10-13 10:55:31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再次语出惊人,他说:“如果美国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不仅如此,他又一次强调自己“美国人”的身份,他说:“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93岁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抛出的言论引发全网热议。   镜头前的他语气笃定,直言若美国及其盟友决意扼杀中国大陆芯片业,对方将无能为力。   作为手握全球超60%高端晶圆代工份额的行业巨头创始人,他的判断建立在产业链的现实差距上从EDA设计软件到EUV光刻机,高端芯片制造的关键环节似乎都被美国主导的技术同盟牢牢把控。   紧接着,当被问及身份认同,他的回应更显决绝:“自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18岁赴美学成后,在德州仪器做到华人最高管,62年入籍后深耕美国科技圈,即便后来赴台创办台积电,其技术根基与市场核心仍深度绑定美国供应链。   台积电3nm工艺依赖的EUV光刻机来自荷兰ASML,却受美国禁令掣肘;65%的营收来自苹果、英伟达等美国客户,这些现实让他的言论染上了鲜明的立场色彩。   张忠谋或许没看到,他口中“无能为力”的场景,正在被一条条突破的轨迹改写。   2024年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年集成电路产量达4514亿块,同比增长22.2%,出口量2981亿块,即便面对层层封锁,这份增长依然坚挺。   曾经被断言“再多钱也做不出高端芯片”的领域,正涌现出一批“破局者”。   梁孟松手握450多项专利的“芯片魔术师”,曾是台积电核心研发处长,2017年加入中芯国际后,300天就攻克14nm工艺难关,将良品率拉升至95%,追上台积电同级水平。   更令人振奋的是,他带领团队用DUV光刻机通过多重曝光技术,硬是啃下了7nm级工艺这块硬骨头,让华为麒麟9000S芯片得以重生。这种用“笨办法”实现的突破,恰是对“无能为力”最有力的回应。   《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顶级科学家数量达32511人,占全球27.9%,首次超越美国的31781人。   顶尖“芯片建筑师”孙楠的选择很有代表性,他放弃美国终身教职与英特尔顾问身份,回国四年带领团队研发50多款芯片,在高铁、电网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部分指标甚至超越国际产品。   比尔盖茨多年前的警告正在应验:“不卖芯片给中国,只会让他们更快自己造”,美国层层加码的禁令,反而催生出“国产替代”的加速度。   中芯国际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营收突破80亿美元,14nm工艺贡献持续扩大,长江存储的128层3DNAND闪存技术追平国际水准,华为海思在封锁中推出的芯片设计,让外界看到自主创新的韧性。   就连台积电自身,也在“美国依赖”中陷入困境,亚利桑那工厂原定2024年量产的4nm工艺推迟至2025年,熟练工人短缺迫使台积电从台湾派遣工程师,还引发当地工会不满。   更刺眼的是,美国通过《芯片法案》要求台积电交出技术路线图,任何制程创新成果都需美国优先获取,这份“技术掠夺”让张忠谋口中的“无能为力”,反倒成了台积电自身的写照。   李柘远哈佛耶鲁双料学霸,当年为打破“耶鲁无福建学生”的嘲讽放弃清华保送,自创“六步鸡血背单词法”10天攻克4000词,最终拿下耶鲁全额奖学金。   学成后面对千万年薪与绿卡诱惑,他选择回国传授高效学习方法,为科技人才培养筑牢根基,这种“反哺式”的成长,正是中国芯片业后劲十足的密码。   封锁从来不是终点,反而成了自主创新的起点。   张忠谋的判断或许贴合当下的技术格局,却低估了一个国家对核心技术的渴求与韧性。   从梁孟松的工艺突破到孙楠的芯片量产,从科学家数量的反超到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中国芯片业正在用行动证明:所谓“无能为力”,不过是未到破局之时。   科技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较量,更是韧性的比拼。   那些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回国的人才,那些在实验室里熬出的技术突破,那些产业链上默默补位的企业,共同织就了一张自主创新的网。   你觉得中国芯片下一个突破会在哪个领域?身边有哪些默默耕耘的科技人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0 阅读:1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