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天,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拉进一个房间,指着一个放满钱的立柜:看到了吗,这里全是钱,你随便拿!这一幕,要是放在现在,恐怕得在网上吵翻,可在当年,却成了两人忘年交的开端。 各位义父,点个关注,欢迎评论,爱你们哦 事情得从1952年那场敬老宴说起。当时新凤霞25岁,已是京戏舞台上红透半边天的名角,穿着合身的旗袍一进门,满座的目光都被她吸引,其中就有88岁的齐白石。 老人盯着她看了好久,久到身边人都觉得尴尬,还是旁边的朋友笑着打圆场:“齐老这是看美人呢,在您眼里,新姑娘跟您画里的仕女一样俊吧?”这话才解了围,也让新凤霞记住了这位眼神里满是善意的老画家。 没过多久,新凤霞就跟着丈夫吴祖光去回访齐白石。一进老人书房,齐白石像个拿到糖的孩子,攥着一串挂着好几个钥匙的钥匙串,拉着新凤霞就往柜子走。 打开柜门时,新凤霞吓了一跳——里面整整齐齐码着金条和现金,可老人看都没看,伸手从最里面摸出个掉了点漆的铁皮点心盒。旁边的护士悄悄跟新凤霞说:“这盒子里的点心,是老先生最宝贝的,平时谁要都不给,连自己都舍不得吃。”齐白石打开盒子,把一块酥皮点心递到她手里:“尝尝,这是朋友从南方带来的,甜而不腻。”新凤霞后来回忆,那点心的味道她记了一辈子,不是因为多好吃,而是那份沉甸甸的心意——满柜金银是财富,可这盒点心,是把她当亲人的真心。 其实吴祖光早就发现新凤霞有绘画天赋。新凤霞出身苦,小时候没读过书,却能凭着记忆,把戏服上复杂的刺绣图样一模一样画出来,连颜色搭配都分毫不差。 齐白石听说后,当即说:“这孩子有灵气,我教她画画!”从那天起,新凤霞成了齐白石的干女儿兼女弟子,老人教她画画,从不讲高深的理论,就从最常见的白菜、萝卜画起。有次新凤霞画完一棵白菜,齐白石看了乐呵,提笔在旁边写了首打油诗:“此菜不比寻常菜,凤霞画来有真味。” 那几年,新凤霞的画技进步飞快,还画出了自己的风格——她把京戏里的灵动劲儿揉进了齐派的质朴里,画的牡丹像戏服上的绣线一样鲜活,画的小鸡仿佛下一秒就要蹦到纸上。 当时京城里想求齐白石画的人都知道,要是能请新凤霞陪着去,成功率能高一大半。有次一位企业家求画,跑了三趟都没成,后来拉上新凤霞一起去,齐白石正跟新凤霞说戏呢,一听是她的朋友,当即铺纸研墨,还特意多画了两只小虾。有人问老人为啥这么给新凤霞面子,齐白石笑着说:“她懂画,更懂我心里的劲儿。” 1957年9月16日,93岁的齐白石安详离世。新凤霞得知消息时,正因为特殊的社会环境被限制行动,连老人的葬礼都没能参加。这成了她一辈子的遗憾,后来她在自传里写:“要是能送先生最后一程,哪怕只是给灵前献一束花,我也能少些牵挂。” 多年后,新凤霞不幸因病瘫痪,再也站不上心爱的舞台。躺在病床上的日子里,她想起齐白石教她画画的场景,便让家人把画笔和纸放在轮椅上,每天坐着画画。 从一开始手抖得握不住笔,到后来能完整画出一幅《秋菊图》,她用画笔给自己的人生开辟了新舞台。她的画后来还办过展览,有人说她的画里有齐派的骨,更有戏里的魂,这话一点不假——那些年跟着齐白石学的不只是画画,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韧劲。 现在再看他们的故事,哪是简单的师徒情啊,是两个热爱艺术的人,跨越了年龄、出身的差距,用真心换真心的传奇。 比起现在娱乐圈里塑料师徒情、商业合作式的“认亲”,齐白石和新凤霞的故事,才真正让人觉得温暖。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不掺杂质的忘年交?或者你听过哪些让人感动的师生故事?评论区说说吧。 主要信源:(深圳市书法院——从88岁齐白石收25岁新凤霞做干女儿和女弟子窥探画家的真性情)
1952年的一天,齐白石已经快90岁了,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25岁的新凤霞
惜陈谈娱乐
2025-10-15 06:50: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