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馆长说:“国民党打内战,输给了共产党,被赶到台湾来,在岛内又被民进党打败了,成为在野党,有什么资格和大陆谈对等尊严呢?” 我们都知道,当时国共大决战的结局是完全没有悬念的,解放军在中原、华东、东北战场连战连捷,国民党军队失去了大片战略要地,到1949年时大局已定。 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并建立了戒严体制,把岛内政治、经济、军事全部掌控在一党手里,从某种意义上看,那时候的国民党还有足够的资源去和大陆进行所谓的“对等谈判”,因为那时候的民进党还不存在,台湾民众也没有别的政治选择。 但是几十年下来,岛内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变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台湾进入全面“政党竞争”时代,民进党迅速崛起,在2000年拿下政权。 这对国民党是一次重击,失去连任机会之后,它再也没有恢复到当年那种绝对主导的状态。 后续虽然有几次执政,比如马英九时期,但民进党总能通过选举重新上台,国民党长期被制衡,下滑趋势很明显。 当年退到台湾后,老蒋总算意识到要改革了,搞了个土地改革。 表面上“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好像是利民的,实际上呢?政府用债券和股票赎买地主土地,地主摇身一变成为资本家,照样掌控经济命脉,农民分到的地大多贫瘠,还要背负贷款。 更要命的是,国民党为了拉拢台湾本地人搞“本土化”,结果把“台湾意识”养肥了。 他们开放省籍官员名额,让本地士绅进入权力体系,却没守住底线,默许“台独”言论在校园和媒体蔓延。 那些靠着“本土化”上位的政客,后来成了民进党挖墙脚的主力,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埋雷吗? 再看看国民党在台湾怎么被民进党一步步逼到墙角。 民进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打着“本土”旗号,把自己包装成“民主进步”的代表,专门挑国民党的毛病。 国民党一方面不敢彻底抛弃“中国认同”,另一方面又想讨好本土选民,结果两边都不讨好。 民进党抓住机会,把“台独”议题和“反国民党”情绪捆绑在一起,通过教育、媒体不断洗脑,尤其是年轻人,从小就被灌输“台湾主体意识”,对“中国”越来越陌生。 那国民党这边呢?党内派系林立,高层决策全靠拍脑袋,基层党员抱怨开会就是念稿子,民生议题没人管,年轻人看不到希望,连深蓝选民都开始动摇。 2000年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2016年蔡英文上台,国民党两次失去执政权,彻底沦为在野党。 现在的国民党,不客气的说就是个“四不像”。 开会聊两岸关系,连“统一”两个字都像碰不得的雷区,候选人上台讲政策,要么绕着弯说“维持现状”,要么扯些“对等尊严”的空话。 蒋万安这些所谓的“新生代”,竞选时张口闭口“台湾价值”“守护家园”,可问到怎么解决高房价、低薪酬,怎么让年轻人有工作、老人有社保,就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李敖生前骂国民党“从上到下烂透了”,还真不是冤枉他们。 大陆现在的实力摆在这,不管是经济、军事还是国际影响力,都不是国民党能比的。 国民党要真想谈尊严,先把自己内部的问题解决好,拿出点实实在在的统一诚意,别整天玩那些虚头巴脑的话术。 连自己都保不住,还谈什么维护两岸和平呢?
馆长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馆长说:“国民党打内战,输给了共产党,被赶到台湾来,在
阿皮历史库
2025-10-15 11:01: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