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每一次的中美谈判,美国都在切香肠式掏空中方利益,付出的成本都是临时、可撤回的

史鉴奇谈 2025-10-17 03:06:51

过去每一次的中美谈判,美国都在切香肠式掏空中方利益,付出的成本都是临时、可撤回的,拿到的利益则是长期可持续的,40多年来,美国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模板。先是虚空造牌,找个由头就把氛围拉满,把黑锅稳稳甩给中方,接着带着气势施压谈判,最后拿走实实在在的好处,自己付出的那点成本,随时能撤回来,堪称一本万利的生意经。   就拿早年的经贸谈判来说,美国每次开局都先玩“虚空造牌”的套路。今天说中国出口商品“扰乱市场”,明天又扯“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总能找个由头把氛围拉满。他们还特别擅长甩黑锅,明明是自己想占便宜,却把责任全推到中方头上,好像中方不配合就是破坏规则,先把道德制高点稳稳占住。   等舆论铺垫得差不多了,美国就带着一身气势上桌施压。谈判桌上他们要么拿关税大棒威胁,要么用市场准入做筹码,动辄就说“不答应就加征惩罚性关税”,逼着中方让步。中方为了维护合作大局,有时候会做出一些善意的妥协,可这些妥协到了美国眼里,全成了他们施压的“战果”。   最让人不舒坦的是,美国在谈判里拿好处的时候从来不含糊,付出的代价却全是“临时款”。比如之前谈农产品采购,美国逼着中方增加进口量,还得保证长期订单,可他们承诺的取消部分对华商品关税,却总是加着“视情况而定”的尾巴。等中方按约定采购了,美国转头就可能以“中方履行不够彻底”为借口,把取消的关税又加回来,一点信用都不讲。   还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谈判,美国一口咬定中方“侵权”,要求中方出台更严格的保护措施,还得建立专门的维权机制,这些都是实实在在让美国企业长期受益的条款。可他们承诺的技术出口放宽,却始终停留在口头上,要么就是只开放一些低端技术,真正有价值的高端技术该封锁还是封锁,中方想拿到点实际好处比登天还难。   甚至有时候美国连“临时成本”都舍不得出,全靠画大饼糊弄。比如谈能源合作,美国说可以向中方出口更多页岩气,还承诺建立长期供应渠道,让中方放心加大进口。可等中方真的调整了能源进口结构,留出了市场空间,美国却又以“国内能源供应紧张”为理由,缩减了出口量,把中方晾在那儿。中方为了填补缺口,又得重新找其他供应商,平白多花了不少成本。   这套流程美国玩了四十多年,早就练得炉火纯青。每次谈判前先造势,谈判中硬施压,谈判后抢好处,自己该兑现的承诺却能拖就拖、能赖就赖。他们算得比谁都清楚,中方重视合作,不会轻易撕破脸,所以才敢一次次用这种“一本万利”的方式占便宜。   就像前些年的WTO改革谈判,美国又是老一套。先指责中方“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却不承担相应责任”,把黑锅甩得明明白白。然后在谈判中要求中方提高市场开放程度,还得放弃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这些都是让美国长期受益的条款。可美国承诺的“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转头就搞单边制裁,还退出了多个国际协议,根本没把自己的承诺当回事。   还有科技领域的谈判,美国更是把“切香肠”玩到了极致。今天要求中方加强科技企业的“合规审查”,明天又要求中方不得“强制技术转让”,一步步压缩中方科技企业的发展空间。可他们承诺的“不搞科技脱钩”,却变成了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层层封锁,连芯片、软件这些基础产品都禁运,一点余地都不留。   中方不是没看清美国的套路,只是一直抱着互利共赢的心态,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分歧。可美国却把中方的善意当成软弱,一次次得寸进尺。四十多年来,美国靠着这套流程,从对华贸易里赚走了无数好处,却从来没真正想过平等对待中方。   现在中方也越来越清醒,不会再任由美国这样“切香肠”。谈判桌上该争取的利益绝不会让,该守住的底线也绝不会破。美国要是还抱着过去那套“一本万利”的生意经不放,恐怕以后在谈判桌上只会越来越没辙。毕竟合作是双向的,光想着自己占便宜,不想付出真金白银,这样的谈判根本走不远。   美国得明白,时代早就变了,中方不再是当年那个只能被动妥协的一方。现在的中美谈判,讲究的是平等和互利,想再用“虚空造牌”“甩黑锅”那套老办法施压,想再拿点临时成本就换走长期利益,根本行不通了。要是他们还不调整心态,继续玩那些小把戏,最后只会让自己在谈判里越来越被动,连之前拿到的好处都可能保不住。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