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欧盟,同时对中国采取经济围剿,可见我们遭遇的是多么严重的环境。但这也反向证明了,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经济主导地位,地球上最发达,最巨大的经济体。面对中国经济崛起,瑟瑟发抖。 美国这边先是搞芯片禁令,不光自己不卖高端芯片给中国,还逼着三星、台积电这些盟友也不准卖,甚至连制造芯片的设备和技术都卡脖子。 欧盟更有意思,一边喊着“战略自主”,一边跟着美国搞所谓的“去中国化”,前段时间还出台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想把中国车企挡在欧洲市场门外。 他们这么折腾,说到底就是看见中国经济的势头慌了。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去年GDP突破126万亿人民币,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超过18%,这还不算中国在制造业的地位——全球近30%的制造业产出都来自中国,小到手机电脑,大到高铁桥梁,中国造早就渗透到全世界。 美国以前靠技术垄断和美元霸权躺着赚钱,现在中国在5G、新能源、人工智能这些领域追得越来越近,甚至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这些行业已经实现反超,美国能不着急吗? 就说新能源汽车,中国去年出口量超过50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的60%还多,欧洲本来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现在中国车企凭着性价比和技术优势抢了不少份额,欧盟才急着搞反补贴调查,本质就是怕自己的汽车产业被淘汰。 美国更过分,为了阻止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连荷兰ASML的光刻机、日本的半导体材料都要管,逼着这些企业不准给中国供货,可结果呢?中国去年半导体自给率已经提升到26%,比三年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虽然高端芯片还需要突破,但中低端芯片已经能自己搞定,美国的封锁反而倒逼中国加速技术攻关。 还有美元霸权,以前全球贸易都得用美元结算,美国想印钱就印钱,把通胀转嫁给其他国家。现在中国和不少国家开始用本币结算,去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中,本币结算占比已经超过20%,和俄罗斯的贸易几乎全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连沙特、阿联酋这些中东国家,也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这直接动摇了美元的根基,美国能不慌吗? 欧盟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既想跟着美国遏制中国,又怕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中欧贸易额超过8000亿美元,欧盟的汽车、奢侈品、机械设备很多都靠中国市场撑着,现在搞反补贴调查,中国也没惯着,立马对欧盟的葡萄酒、奶酪这些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欧盟企业很快就开始叫苦,毕竟谁也不想丢了中国这个14亿人的大市场。 其实美国和欧盟的围剿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全球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不是以前那个只能靠廉价劳动力的国家了,现在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内需市场,还有不断提升的技术实力。 就拿光伏产业来说,中国光伏组件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80%,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片、组件,全产业链都掌握在手里,欧盟想摆脱中国光伏产品,根本找不到替代者,最后只会推高自己的能源成本,延缓能源转型的进度。 美国搞芯片封锁,结果自己的芯片企业先扛不住了,英特尔、高通去年营收都下滑了不少,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占全球芯片需求的50%以上,美国不让卖芯片给中国,自己的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被其他国家抢走。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和欧盟之间也不是一条心,美国之前搞《通胀削减法案》,给美国本土的新能源企业大量补贴,逼着欧洲企业去美国投资,欧盟气得不行,骂美国搞“经济民族主义”,现在又要联手遏制中国,说白了就是利益驱使,根本没有什么“盟友情谊”。 中国从来不怕竞争,也不怕围剿,因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国内。去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2%,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只要把自己的事做好,扩大内需、推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就不怕外部的打压。 而且中国也不是孤军奋战,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站在中国这边,因为中国搞的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不像美国和欧盟那样搞霸权主义、零和博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和150多个国家合作,去年中欧班列开行量超过1.7万列,运送货物超过190万标箱,这些合作都是基于平等互利,不是像美国那样搞强加于人。 美国和欧盟的围剿,反而从侧面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实力,要是中国没那么强,他们根本没必要花这么大精力来遏制。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和欧盟的围剿不仅没挡住中国经济的发展,反而让自己陷入困境,美国的通胀居高不下,欧盟的经济增长几乎停滞,而中国去年经济增速达到5.2%,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这就是实力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