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做外贸的朋友说,即使特朗普从现在开始,把所有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全部取消,中国外贸企业以后也不会跟美国做生意,至少不会只盯着美国一个市场,而是会尽可能寻找其他替代市场。 这种转变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被反复波动的关税政策 “逼” 出来的。2018 年以来美国多次加征关税,从最初的 301 条款清单到后来的芯片、新能源产品附加税,不少企业吃过大亏。 有家做智能家居的工厂,2022 年刚投入百万改造生产线满足美国标准,第二年关税就从 15% 飙升到 25%,订单直接缩水三分之二,积压的库存让老板差点资金链断裂。经历过这种 “过山车”,企业再不敢把生存寄托在政策不稳定的市场上。 现在打开外贸企业的订单系统,会发现版图早已变了样。2025 年 1-8 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对东盟、欧盟的出口份额都在逆势增长,而对美出口占比持续下滑。 珠三角那家做机电产品的工厂,去年还把 60% 的产能供给美国客户,今年已经把东南亚市场的占比提至 45%,欧洲市场也做到了 20%。他们在越南建了组装车间,利用 RCEP 的原产地规则规避关税,产品从东南亚发往欧洲,比直接从中国出口节省近 10% 的成本。 东盟能成为最热门的替代市场,离不开区域合作机制的支撑。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在 “一带一路” 和 RCEP 框架下,和中国的供应链衔接越来越紧密。广西的外贸公司发现,现在发往泰国的货柜,通过中老铁路 10 天就能抵达,比海运快了半个月,而且关税还能享受优惠。 这种 “近岸供应链” 的优势,让不少原本盯着美国的企业纷纷转向。有做服装出口的老板算过账,同样一批牛仔裤,出口美国要交 20% 关税,出口印尼却能享受零关税,利润空间一下就拉开了。 除了东南亚,金砖国家也是外贸企业的新增长点。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从 “动荡型” 转向 “发展型”,去年对巴西的汽车出口增长了 38%,对南非的家电出口翻了一番。 有家做光伏组件的企业,之前美国市场占比 30%,现在把重心放在了印度和巴西,不仅避开了关税壁垒,还拿到了当地的新能源项目订单,全年销售额反而增长了 25%。这些新兴市场的需求爆发力,让企业看到了比美国更稳定的前景。 企业的布局调整,背后是政策和行业的合力支撑。商务部研究员白明就建议企业充分利用 RCEP 规则拓展市场,政府也在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对接海外买家。 浙江的跨境电商园区里,专门有团队帮企业做目标市场分析,从东南亚的消费习惯到欧洲的环保标准,都能提供定制化方案。有家做小家电的企业,就是通过园区对接上了波兰的连锁超市,现在每个月能稳定出货 5000 台咖啡机。 现在美国再提取消关税,对很多企业来说吸引力已经不大了。一来是新市场的渠道已经铺好,客户关系稳定,没必要再冒政策风险;二来是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构,中国企业和东盟、欧洲的供应商形成了紧密的协作网络,从零部件采购到组装发货,效率比单纯依赖美国市场更高。 就像那位外贸朋友说的:“以前觉得美国市场大,现在才发现,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分一块,比在一棵树上吊死强多了。”
听到做外贸的朋友说,即使特朗普从现在开始,把所有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全部取消,中国外
烟雨评社
2025-10-22 12:50:1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