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政部长道格·伯古姆表示:过去是我们控制全球,我们对中国实施制裁,现在倒过来中国来制裁美国了!而且,中国的“稀土”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美国的汽车、高科技和国防都会直接受影响,我们必须打破中国的垄断。 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话语权,远比美国在半导体产业链的话语权要高得多,如果中国下决心控制,美国连个空子都没地方钻。因为我们是全产业链控制,而美国需要协调众多盟友才能落实。 伯古姆的焦虑不是空穴来风,核心在于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压倒性优势。这种优势不止是资源储量,更关键在加工环节。美国地质调查局 2024 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 49%,产量占 69%,但最要命的是精炼产能。 伯古姆自己透露,中国掌控着 20 种关键稀土矿物中 85% 到 100% 的精炼能力。稀土从矿石到可用材料,需要复杂的分离提纯技术,而这正是美国和其盟友的短板,澳大利亚就算挖出稀土矿,过去也得送到中国加工。 这种垄断地位已经实实在在影响到美国的关键产业。国防领域首当其冲,美国国防部评估,中国的稀土管制已让他们的军工项目延缓至少 6 个月。 F-35 战斗机每架需要 900 磅稀土,夜视设备、导弹制导系统都离不开钕、镝等元素,一旦供应受限,不仅成本要涨 15% 以上,连武器交付都得延期。 汽车行业更头疼,美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材料镝,95% 依赖中国供应,特斯拉德州工厂已经因为原料紧张,不得不缩减 Model Y 的产能,中国的稀土管制还在持续升级,这让美国的危机感越来越强。 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刚发公告,把 12 种稀土金属和相关炼制设备纳入管控,12 月 1 日就生效,新政策还能追踪全球出口路径,防止资源流向特定国家。这已经是继 2023 年管控镓、锗,2024 年扩展矿产管制后的又一重磅举措,每一步都精准踩在美国的产业链痛点上。 为了破局,美国已经开始找盟友 “抱团”。10 月 20 日,特朗普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签了 85 亿美元的稀土合作协议,两国计划 6 个月内共同投超 30 亿美元,还要在美国进出口银行的融资支持下撬动 50 亿美元投资。 重点项目包括开发澳大利亚北领地的钕矿,以及在西澳建年产量 100 公吨的镓精炼厂,目标直指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特朗普甚至兴奋地说 “一年后稀土多到用不完”。 但现实远比口号骨感。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只占全球 3% 到 4%,而且缺乏成熟的精炼技术,之前尝试建分离设施屡屡碰壁。 就算现在砸钱建厂,从设备安装到技术磨合至少要 3 到 5 年,短期内根本补不上缺口。更尴尬的是,美国自己的稀土产业早已断层,加州的芒廷帕斯矿虽然重启,但年产量还不到中国的零头,而且同样依赖中国的加工技术。 美国内部对破局之路也充满分歧。贸易强硬派想靠施压中国松绑,财政部长贝森特却倾向对话,毕竟加征关税的牌已经打了好几次,中国不仅没退缩,反而在 10 月 12 日直接回怼美国的关税威胁是 “恐吓”,表态会 “战斗到底”。 10 月中旬的中美视频谈判里,美国提了松绑稀土的要求,结果中国只同意谈关税,对稀土管制半个字不让步,这让美国更意识到硬来没用。 现在伯古姆喊着 “打破垄断”,但行业里都清楚难度多大。稀土产业链的建立需要时间、技术和资金的长期投入,而中国的管制政策还在收紧,美国想在几年内重建独立供应链几乎不现实。 更关键的是,全球产业链早已深度绑定,美国企业就算找到替代货源,成本上升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新能源汽车涨价、军工产品延期,这些连锁反应已经在慢慢显现。这场稀土博弈的背后,本质是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而伯古姆的焦虑,或许只是个开始。 说到底,伯古姆的 “破局” 呼声,暴露的是美国产业链空心化的软肋。自己放弃加工产能,放任环保成本飙升,现在倒怪中国 “太能打”。中国从 “贱卖稀土” 到 “技术掌舵”,花了十几年时间整改,这背后是对资源的敬畏,对子孙的负责。
卢比奥:美国彻底衰落的代表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最新言论:本周五中美将开始新一轮贸易谈判,中国手上的筹码
【30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