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俄罗斯与芬兰都沉默了:   2025年11月1日这天,芬兰不少家庭正盘

云景史实记 2025-11-08 20:05:49

一夜之间,俄罗斯与芬兰都沉默了:   2025年11月1日这天,芬兰不少家庭正盘算着过冬的取暖费,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经签下了一纸命令,没有提前打招呼,也没给多余解释,就这么干脆利落地终止了与芬兰长达52年的能源协议。 这沉默根本不是突然的,全是早有预谋的冷场。谁都记得 1972 年那时候,冷战正紧,芬兰靠着 “中立” 的身段,和苏联签了那纸能源协议,说白了就是共享武奥克萨河的水来发电。 芬兰境内的伊马特拉水电站,那可是当时的 “电老虎”,占了全国 10% 的电力,等于攥着芬兰的能源命根子。 后来协议到期又续了 22 年,哪怕国际形势变来变去,这电还照样从俄罗斯往芬兰送,几千亿千瓦时的电淌过去,比任何外交辞令都实在。 那时候芬兰 60% 的电力进口、90% 的天然气都来自俄罗斯,2021 年光买俄电就花了 3 亿多美元,相当于一座核电站的发电量,俄罗斯也靠着这稳定的出口赚得盆满钵满,邻里间的默契就这么靠能源维系着。 破局的是 2022 年,俄乌冲突一爆发,芬兰跟着欧盟对俄制裁,4 月就喊着 “不买俄电了”,等于先把合作的桌子掀了。俄罗斯当时没把事做绝,只是 5 月停了供电,可这梁子算结下了。 现在米舒斯京签命令终止协议,不过是给三年前的决裂补个法律手续,俄方说得明白:“你先违约的,协议自然不算数了”。这种情况下,芬兰哪好意思指责?自己先动的手,再喊冤就太假了。 芬兰的沉默,更多是硬撑着的无奈。2022 年刚停供那阵,芬兰电价疯涨 463%,老百姓每个月的电费翻着番地涨,不少家庭只能把闲置的旧锅炉又找出来烧,取暖费一下子涨了 30%。 为了不被掐脖子,芬兰砸了 45 亿欧元建核反应堆,又投 5.2 亿欧元搞智能电网,还建了北欧最大的 LNG 接收站,年能接 50 亿立方米气,总算能从美国、挪威那边买气了。 可这些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最后还得摊到老百姓和企业身上,中小企业老板都抱怨 “电费涨得比利润快”,好多厂子干脆搬去了能源便宜的国家。 2025 年居民电价虽说降到了每千瓦时 19.2 欧分,但比危机前还是高不少,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例都快冲到 80% 了。 现在协议真终止了,芬兰就算心里疼也不能喊,喊了就等于承认当初制裁的代价太大,只能咬着牙沉默。 俄罗斯的沉默,则是早把账算明白了。以前欧洲是俄罗斯能源的大客户,供应了欧洲近 40% 的天然气、30% 的石油,可现在不一样了。 芬兰早不买俄电了,整个欧洲对俄管道天然气的份额从 40% 跌到了 8%,2024 年输气量比 2021 年少了一大半。 俄罗斯早把出口重心转到亚洲了,2024 年 81% 的原油都卖到了亚太,中国和印度成了最大买家,“西伯利亚力量” 管道对华供气都快满负荷了。对俄罗斯来说,芬兰这个市场早成了 “鸡肋”,终止协议不过是清理旧账,犯不着再费口舌。 就像西伯利亚的能源工人说的,以前发往芬兰的货轮排着队,现在绕道去亚洲,虽然运费涨了、奖金少了,但生意早转场了,断了芬兰这根线,实在算不上多大事。 这沉默里还有层没法说的尴尬,双方都清楚是 “双输” 的局面。 芬兰这边,2023 年和俄罗斯的贸易额骤降 82.96%,造船、物流这些靠俄市场吃饭的行业,十家只剩一家在硬撑,GDP 增速才 0.1%。 俄罗斯那边,虽然靠亚洲市场补了缺口,但往亚洲运能源的管道、铁路运力跟不上,运费比往欧洲贵不少,赚的钱也打了折扣。 这种时候互相指责有用吗?芬兰骂俄罗斯 “霸道”,俄罗斯骂芬兰 “忘恩负义”,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 2009 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 “天然气战争” 已经演过一回了,当时欧洲大面积断气,最后还不是两败俱伤,现在双方都学乖了,吵归吵,真到了摊牌的时候,反而没话可说了。 更有意思的是第三方的反应,挪威趁机抢了欧洲 30% 的天然气市场,美国成了欧洲最大的 LNG 供应国,2023 年占了欧盟进口的 46%,价格比俄罗斯管道气贵一倍还多。 可这些话芬兰没法说,说了就等于打自己脸 —— 当初是自己要跟着制裁的;俄罗斯也没法说,说了就显得自己丢了欧洲市场很可惜。所以只能一起沉默,把苦水咽肚子里。 两国官方的沉默,不是不在乎,是太清楚了:骂也骂不回便宜的能源,怨也怨不回曾经的合作,政治立场摆到了前头,经济账、人情账就只能认栽。 这个冬天,芬兰的取暖费还是得交,俄罗斯的能源还是往亚洲运。那串归零的负荷数字,就像给这段半个多世纪的邻里情刻了个句号。 双方的沉默,说到底就是最实在的答案:合作碎了,信任没了,再多的话,也暖不热冰冷的现实了。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