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母亲去世,二品侍郎曾国藩回家奔丧。从湘乡县城到老家荷叶塘,五十里路,他没有雇轿子,步行一整天到达村口。 曾国藩1811年出生在湖南湘乡荷叶塘一个普通农家。祖父曾玉屏是位阅历丰富的老人,父亲曾麟书当过塾师,但科考屡次落榜,只能在家乡教书,专心培养儿子曾国藩走科举路。曾国藩五岁就开始启蒙,次年进家塾利见斋学习。道光六年春,他参加长沙府童子试,排名第七。道光十年,他去衡阳唐氏宗祠读书,次年转到湘乡涟滨书院深造。道光十三年秋,应湘乡县试,考中秀才。道光十四年,进入长沙岳麓书院,继续钻研学问,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然后北上京师准备次年会试。 道光十五年会试落第,曾国藩暂住京师长沙会馆。次年恩科会试又没中,返回长沙,与刘蓉、郭嵩焘等人住在湘乡会馆,继续苦读。道光十八年,他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殿试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点为第二,选入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年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道光二十三年升侍讲,同年出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年底充文渊阁校理。道光二十五年升侍讲学士,道光二十七年升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道光二十九年授礼部右侍郎,不久署兵部右侍郎。咸丰二年,任兵部右侍郎,二品官阶。在京期间,他跟随倭仁、唐鉴学习程朱理学,注重义理之学。 咸丰二年六月,曾国藩在安徽太和县境内接到母亲江氏去世消息。江氏生于乾隆五十年,是湘乡兴让八都道常恬江沛霖之女,年长丈夫五岁。她一生辛劳,对曾国藩影响较大。曾国藩官船调头,经九江回湖南。到达湘乡县城后,他拒绝雇轿,从县城出发步行五十里路到荷叶塘村口。途中走一整天,到达时已近黄昏。村口老槐树下有孩童玩耍。他进村到家宅,见到灵堂内棺木。扑到棺前哭泣,要求族人开棺。开棺后见母亲面容安详。家人说母亲临终指柜子,要曾国藩寄回家书。那捆信件被翻看多次,最上封有汤药痕迹。 他在棺前守夜,到母亲厢房,从床下取出樟木箱。箱内有三十多双布鞋,从小到大尺寸齐全,每双鞋底纳平安二字,新鞋针眼尚白。出殡那天,他坚持抬棺,在前杠加把手。抬棺到墓穴,下葬时黄土覆盖棺木。这段奔丧经历,体现了曾国藩对母亲的孝道。他在途中接到急报,母亲江氏未满六十八周岁,身体原本强健,但突然去世。曾国藩作为家中长子,十四年未见母亲,此次回乡处理丧事,也反映出他注重家族礼法。 曾国藩处理完丧事,奉旨帮办湖南团练,组建湘军对抗太平天国。咸丰三年八月,他在衡州练兵,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咸丰四年二月,湘军练成,会集湘潭,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领兵进击太平军。四月二十四日,太平军林绍璋分兵经宁乡,攻占湘潭。四月二十五日起,塔齐布率陆军、彭玉麟率水师,一齐攻打湘潭的林绍璋部。曾国藩亲率四十条战船与八百名湘军出征,却在靖港水战中败于太平军石祥祐部。但塔齐布和彭玉麟在四月二十七至三十日大败林绍璋部,太平军水陆皆败,损失将士近万名。湘军占岳州,出境作战。十月攻陷湖北武汉。咸丰帝加兵部侍郎衔,曾国藩率部东下,破田家镇。 一八五五年初,湘军攻江西九江、湖口,水师败绩,武汉为太平军克复,曾国藩困守南昌。咸丰六年秋,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变,曾国藩指挥湘军反扑,十二月再攻陷武汉。咸丰七年,父亲曾麟书去世,他丁忧回籍。咸丰八年五月,占领九江。十一月,曾国藩派李续宾部在安徽三河镇被歼,后一度受困于安徽祁门。咸丰十年,湘军围困安庆。一八六一年九月,督其弟曾国荃部攻陷安庆。十一月,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一八六二年春,为协办大学士,遣左宗棠与外国人进攻浙江,李鸿章勾结外国人攻取苏南地区,曾国荃部围攻天京,攻破芜湖。 一八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曾国荃进扎天京东孝陵卫。同治三年七月,破天京。十九日,湘军攻破天京。七月,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八月,奏准裁撤湘军二万五千人。一八六零年八月,曾国藩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一八六五年五月,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七月,进驻安徽临淮,旋移驻江苏徐州。一八六六年夏,主张东以运河,西以沙河、贾鲁河,南以淮河为防线,北自朱仙镇至汴梁和黄河南岸挖壕设防,以围困捻军。九月,开封南面芦花冈堤墙为捻军冲破,河防计划破灭。十二月,回两江总督原任。 同治七年八月,改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六月,天津教案,奉命前往查办。九月,调任两江总督。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平民张汶祥刺杀,慈禧太后命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前往南京审理该案。同治十一年正月,脚部抽筋并有失语异状。二月初四,在金陵总督衙门病逝,享年六十一岁。二月十二日,朝廷奉上谕追赠太傅,谥号文正。曾国藩一生注重经世之学,创建湘军,成为清朝中兴名臣,但也因镇压太平天国而留下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