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正式宣布了:11月11日,美国政府直接摊牌,宣布美国不再给乌克兰付钱了,还强调美国因乌克兰局势受损,此前已为乌克兰花费3500亿美元。现在他们通过北约向我们付款。 这场打了三年多的战争,美国突然宣布不再“贴钱看戏”,不仅把乌克兰打了个措手不及,连一众欧洲盟友都懵在原地,这背后藏着的大国算计、盟友冷暖,说不定要彻底改写欧洲的安全剧本。 3500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不少中等国家好几年的GDP总量,美国真金白银砸进去,如今突然喊停,绝非一时兴起。 要知道美国国内的财政压力早就不小,巨额援乌资金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大,民众对“花钱帮别人打仗”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尤其是在选举年临近的节点,政府不得不考虑国内的民意走向。 更关键的是,美国心里打得门儿清:欧洲才是俄乌战争的直接地缘邻居,乌克兰垮了,欧洲面临的安全威胁比美国直接得多,凭什么一直让美国当“冤大头”?之前是美国牵头扛住主要援助压力,现在是时候让欧洲“自己的事自己多掏钱”了。 美国这招“换通道付款”,表面上没断援助,实则是把账单硬生生甩给了欧洲。 可欧洲的日子早就不好过了,能源危机的余波还没散尽,通胀压力一直没缓解,不少国家的财政本就捉襟见肘。之前欧洲已经为援乌投入了不少资金和物资,现在要接下美国留下的3500亿美元级别的“窟窿”,简直是难上加难。 更尴尬的是,欧洲内部本就不是一条心,东欧国家对俄罗斯戒心重,巴不得多拿援助支持乌克兰,可德国、法国这些西欧大国,早就对无休止的援乌投入颇有微词,现在美国把担子全压过来,无疑会让欧洲内部的分歧彻底摆上台面。 乌克兰这下可真是被架在了火上。过去几年,乌克兰的军事开支、民生保障几乎全靠美国的直接援助撑着,美国说断就断直接付款,乌克兰的弹药补给、军人薪资能不能及时跟上都成了未知数。 之前乌克兰还指望美国能一直“兜底”,没想着要自己找后路,现在突然被切换到“欧洲付款通道”,且不说欧洲能不能凑够钱,就算凑够了,中间的审批流程、转账周期也可能拖慢援助节奏,这对于正处于胶着战局的乌克兰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前频繁访美求助,现在美国突然“变脸”,他怕是得马不停蹄地跑遍欧洲各国,可欧洲自身都难保,能给出多少实质性支持还是个问号。 美国之所以敢这么硬气地“甩锅”,核心还是摸准了欧洲的软肋。欧洲在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和北约,就算心里再不情愿,也不敢真的让乌克兰垮掉,否则俄罗斯的影响力会进一步向欧洲腹地渗透。美国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敢放心地把援乌账单交给欧洲,既减少了自己的财政负担,又能逼着欧洲更紧密地绑定在对抗俄罗斯的战车上,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北约这个原本的军事联盟,如今却成了美国转移援乌成本的“付款通道”,性质悄然改变,联盟内部的凝聚力也面临严峻考验。 更值得琢磨的是,美国的这个决定,本质上是其全球战略调整的缩影。随着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美国不想再把过多的财力、精力耗在欧洲战场,而是要把资源集中起来应对其他挑战。 让欧洲接手援乌重任,既能继续牵制俄罗斯,又能腾出手脚推进自己的亚太战略,这才是美国真正的如意算盘。至于乌克兰的死活、欧洲的经济压力,在美國的全球霸权算计里,不过是可以牺牲的棋子。 可美国的如意算盘真能打响吗?恐怕没那么简单。欧洲如果长期承担巨额援乌成本,经济复苏会更加艰难,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可能爆发,进而影响各国的政治格局。而乌克兰一旦得不到足够的援助,战局很可能会朝着对其不利的方向发展,到时候就算欧洲想救,恐怕也力不从心。 更重要的是,美国这种“卸磨杀驴”式的操作,会让其他盟友看清其自私自利的本质,长期来看必然会削弱美国在盟友中的公信力。 这场看似简单的“付款方式变更”,实则是大国博弈的集中体现。美国不再直接给乌克兰付钱,不是放弃了对乌支持,而是换了一种更符合自身利益的玩法,把成本转嫁给了欧洲。而乌克兰和欧洲,却成了这场博弈中最被动的一方。 俄乌战争的走向,欧洲的安全未来,甚至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都可能因为美国的这波“变脸”而发生深刻改变。 说到底,在霸权逻辑主导下,所谓的“盟友关系”终究抵不过现实的利益算计,而最终为这场算计买单的,往往是普通民众和那些被当作棋子的国家。
泽连斯基的末日倒计时,或许已经开始了!基辅承认北溪案真相!美前军官劳伦斯·威尔克
【11评论】【15点赞】
阳光
只要不受伤到哪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