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高达800万!中国科学家刘永坦,辛辛苦苦研究了三十年,终于发现了藏在雷达“盲区”的美国航母,2018年,刘永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奖励800万元,没想到他却转身就捐给了母校! 从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开始,列强从海上一次次叩开中国大门,海岸线成了挥不去的伤口。哪怕1982年中国有了专属经济区,但海洋安全的隐忧一直未散。 普通雷达受地球弯曲影响,距离有限,远处动静只能靠猜。那个年代,能穿透海面远距离识别目标,是中国科技界无数人盼望却遥不可及的梦想。 刘永坦小时候经历过动荡,见过国家落后的惨痛。长大后,他进了哈工大,后来成为国内雷达领域的骨干力量。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去英国进修,眼见西方雷达领域一次次迈进,而国内还停在起点,他心里憋着一股劲:这项技术,咱们中国必须掌握! 回国以后,他主动申请立项,研究新体制雷达。那时候资金有限,质疑声不少。有人担心投入那么多年,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刘永坦没有停下,他一趟趟向上级部门陈述方案,分析技术路线,不断强调这项技术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最后项目获批,团队成员把厚厚的理论和方案都写满了稿纸,手都写红了。 开始实验后,他们扎进了荒凉海滩,条件简陋,忙起来好几个小时不下班。长期劳累让刘永坦病倒,好几次疼得连直腰都难,却没人愿意放弃。 当雷达终于“看穿”了远处的目标,大家都明白,坚持这些年终于没白费。那一天,他们用技术实力,守住了国家的海上大门。 有了成果,刘永坦没停下来。他又带着二十多名成员,顶着更大压力扑在样机研发,没几年国家终于用上了全天候远距离新体制雷达。这一突破,让中国成为为数不多能自主研制此类雷达的国家。 2018年,刘永坦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高达八百万奖金,他却选择全部捐给母校哈工大,支持电子和信息人才培养。 在他看来,把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连在一起,比金钱更重要。他说过,做成对国家真正有用的事,就是自己最大的满足。 刘永坦和团队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不只是造出了中国自己的“千里眼”,更让海上的忧患彻底改写。他们的成就和胸怀远远超过奖金和荣誉。 正是这种把国家安全放在心头的信念,推动中国一次次跨过关键门槛。刘永坦的故事告诉所有人,真正的报国,不是一句话,而是数十年不懈付出直到把难题啃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