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的“缺”这50万吨泰国大米吗?很多人以为这是一次“常规采购”,错了!真相是

芸霄记史 2025-11-19 11:03:12

中国真的“缺”这50万吨泰国大米吗?很多人以为这是一次“常规采购”,错了!真相是,这是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首次访华的“政治献礼”,而北京则用“钢铁订单”完成了“政治回礼”。     其实早在2013年,我们和泰国就曾达成过“大米换高铁”的方案:泰国每年出口100万吨大米,中国则帮他们修建曼谷到清迈的高速铁路。   虽然项目因泰国内部政治变动有调整,但合作框架延续了下来,2017到2024年,泰国依旧向中国出口了380万吨大米,而中国也兑现承诺建成了呵叻至廊开铁路段,所用钢轨全部来自鞍钢,仅这一段就用掉了12万吨钢材。这种“农业换工业”的模式已经被反复验证,双方都很熟悉,也信赖。     进入2025年,泰国将重心放在“东部经济走廊”建设上,包括三条高速公路、两个港口扩建、一个机场升级,这些工程对钢材需求巨大,仅港口扩建就需23万吨钢材。但泰国本土钢铁产量只有800万吨,每年缺口在150万吨左右。   钢铁进口中,中国的份额长期占到六成以上,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供应国,于是,这次中方签下50万吨钢铁订单,既满足了泰国项目的部分需求,又是一次精准的政治回应。     再看“献礼”的由来。2025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也是哇集拉隆功国王即位后的首次访华,更是泰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国王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前,泰国总理府公开表示,希望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合作纪念这一年,选择50万吨大米作为献礼,不仅因为它是泰国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3%,更因为在两国交往的历史中,大米早已是友好象征。   追溯到明朝时期,暹罗就曾多次向中国进贡大米,换取丝绸、瓷器、茶叶,这种以物传情的传统延续了数百年。     更值得关注的是时间安排的精确,泰国国王访华前三天,中泰签下大米采购协议,访问结束当天,中国的钢铁订单确认。这种紧密衔接,显然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利用外交节奏完成互相的政治表态。     从贸易结构来看,大米和钢铁都在双边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2024年中泰贸易额达1350亿美元,泰国对华出口的大米占农产品出口的28%,中国对泰国的钢铁及制品出口占工业品出口的19%。   用这两类产品进行外交互动,既稳妥又实用,不会破坏原有贸易平衡,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敏感度。     这种用互利贸易承载政治意图的做法,中方既满足了泰国发展所需,也在建交50周年之际,向泰方释放了明确的支持信号。   中泰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买卖往来,而是长期的伙伴关系。双方都用自己最具优势的领域去回应对方,这种互动,比单纯的礼节更有分量,也更能让接下来的合作基础稳固而持久。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