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统合司令官、海军大将南云宪一郎说,万一中国和日本像乌克兰跟俄罗斯那样陷入长期

芸霄记史 2025-11-19 11:03:12

日本统合司令官、海军大将南云宪一郎说,万一中国和日本像乌克兰跟俄罗斯那样陷入长期对抗,日本得提早把后勤补给这一块准备扎实。     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日本的军力问题,不是一个环节掉链子,而是全身都是破口。     第一个软肋就是产能。日本民用工业世界一流,汽车、电子都能做到精细化,却没法支撑高强度的军事生产。比如它的10式坦克,一年也就十几辆的产量,生产线长期萎缩,造战机也很受制于美国核心部件供应。   军舰虽然能自己下水,但关键动力、技术依赖外部,一旦进入消耗战,中国造一个营的时间,日本可能只能多造一辆坦克,这样的速度差距,不是喊两句“准备扎实”就能补掉的。     第二个是原材料。现代高端武器离不开稀土,日本自己储量几乎为零,90%以上靠进口,主要来源就是中国,稀土不是想替代就能替代的金属,它在导弹制导、战机雷达、航母甲板钢里都有不可替代作用。   日本尝试过从澳大利亚、非洲找矿,也搞过回收计划,但进口量没降下来,一旦中国断供,日本的军工生产线顶多撑一个月就得停工,F-35的雷达会缺件,宙斯盾驱逐舰的系统会失效,武器打一件少一件。     第三个是能源命脉。日本没有一滴原油是自产的,全靠进口石油驱动工业和军队,国家储备号称能维持158天,但那是在和平时期的消耗计算下得出的,真要是战机全天待命、军舰全速巡航,半年顶天了。   更关键的是,这些油要从中东经过马六甲、南海,再过台湾海峡才能到港,这条路全在中国海军和火箭军的作战半径里,真有冲突,油轮能不能安全回到日本本土,根本说不准。     第四个问题是防护力不足。日本九成进口物资靠海运,但在面对大规模运输线封锁时,海上自卫队能力差距明显,中国的潜艇和驱逐舰已经具备远洋常态巡航能力,可以直接对运输线施加压力。   日本所谓的西南诸岛防御计划,把弹药库和导弹阵地放在导弹射程之内,一旦开战,很可能第一轮就被摧毁,运输线护不住,囤再多物资也是白费。     最后是内部的掣肘,日本喊了多年要让弹药储备翻倍,计划到2023年能满足“西南有事”的需求,但到现在还差一大半,钱的大头用来买美国装备,留给弹药的不多。   军工企业产能有限而且价格虚高,即便有预算,也很难快速增产,这种根基薄弱的状态,让南云的“准备扎实”更像是对日本政府的提醒——没有钱、没有产能,后勤准备就是空话。     把这几条摆在一起就能看清现实:日本的三大命脉——产能、资源、运输线,全部在别人手里。乌克兰能继续打,靠的是西方不停输血,可日本真出事,美国也未必会倾尽全力,援助能有多少很难说。     中国的工业链完整、资源储备充足、运输线可自给自足,这些是长期对抗的底气所在,一旦中日进入消耗战,中国自给自足,日本只能等援助,而援助不一定来得及。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