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最难的不是你加入不了CPTPP,而是CPTPP制度上的排它性,让非CPTPP成员可能无生意可做。 大家都知道,全球贸易这几年变化特别大,尤其是各种区域协定层出不穷。CPTPP,全称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它起源于TPP,本来有12个国家,美国带头,但2017年美国退出了,剩下的11个国家坚持下来,2018年正式生效。现在成员有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越南,还有2024年加入的英国。哥斯达黎加的加入谈判已经在2025年启动,其他如厄瓜多尔、乌克兰、乌拉圭、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阿联酋也在申请队列中。 这个协定覆盖的经济体量不小,占全球GDP的15%左右,总贸易额巨大。简单说,它主要通过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来促进成员间贸易。举例,成员之间95%以上的货物零关税,这对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来说是实打实的利好。越南加入后,对CPTPP市场的出口明显增加,GDP据世界银行估计至少多增长1.1%。加拿大2021年对新伙伴的贸易增长10%,出口创纪录22.7亿加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产品出口也受益不少,因为关税壁垒少了,供应链更顺畅。 但CPTPP跟其他贸易协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规则特别严格,尤其是劳工、环保、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这些领域。比方说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虽然成员更多,包括中国、东盟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但标准没CPTPP高。RCEP更注重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相对宽松,也没有强制劳工标准或环保条款。CPTPP则要求成员必须遵守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标准,比如禁止强迫劳动、童工,保障集体谈判权。环保方面,它强调可持续森林管理、污染控制、野生动物保护,不能为了贸易而降低国内环保法。国有企业规则也很严,禁止成员给本国企业专属补贴,除非透明且不损害国际竞争。 这些高标准不是光说说,它有执行机制。成员间如果违反,可以通过争端解决程序处理,甚至暂停贸易优惠。这就让CPTPP成了一个“俱乐部”,里面的人享受低关税互惠,但外面的人想进来,得先把自家标准提上去。问题是,对非成员来说,这不只是加入难的问题,更大的麻烦是排他性影响。假如你的国家劳工福利低、环保松散,生产成本低,但产品出口到CPTPP成员国时,会面临额外检查或壁垒。因为协定要求成员不能从低标准国家进口那些“脏”产品,以免破坏内部平衡。类似于欧盟对150欧元以下小额包裹加税,目的是挡住低成本竞争的外溢。 拿中国来说,虽然申请了,但对接这些规则有挑战。服务贸易领域,CPTPP要求更高市场准入,中国有些行业还有限制。劳工规则上,CPTPP扩展了核心标准,还加了程序保障,如当事人起诉权,这跟国内法有差距。环保条款也严,中国工厂如果排放超标,产品在海关可能被扣。研究显示,CPTPP生效后,非成员与成员间贸易下降,因为竞争力受影响。贸易摩擦增多,尤其是环保劳工条款,会让低标准产品难卖进去。印度公开表示想加入,但国内劳工和环保水平跟CPTPP差不少,得大改法规。欧盟虽然没正式申请,但已经在跟多数成员签双边协议,领导层讨论扩展策略,因为它看到CPTPP能强化区域影响力。韩国农业部门反对加入,因为怕进口冲击,但当局坚持推动申请,觉得能分散风险。 美国退出TPP后,CPTPP保留了大部分条款,但美国回归得重新谈判。许多成员欢迎,但不愿大改协议。专家分析,美国回归能让CPTPP经济体量翻倍,占全球GDP更多,但也可能带来新矛盾,比如“毒丸条款”在美墨加协议中,相当于挡了中国加入大门。加拿大和墨西哥作为CPTPP成员,这条款影响深远。现在中美贸易战升级,美国加强出口管制,韩国等国觉得CPTPP是缓冲区。 从全球贸易看,CPTPP扩张会重塑格局。如果更多国家加入,如欧盟或韩国,贸易规则会向高标准倾斜。研究模拟显示,美国和中国一起加入,能创造更多贸易,但现有成员可能面临贸易转移。印度如果不跟上,出口竞争力弱化。非成员企业订单减少,生产线闲置,因为成员优先内部采购。CPTPP还推动可持续贸易,2021年加拿大环保货物贸易增长16.9%。但对发展中国家,这高门槛像双刃剑,一方面逼你升级产业,另一方面短期内生意难做。 未来几年,CPTPP会继续扩员。2025年澳大利亚主持会议,审阅新申请。数字贸易、供应链韧性、去碳化这些新兴议题会加进去。IPEF没关税减让,焦点在供应链和清洁能源,但CPTPP已覆盖这些,还加劳工环保。USMCA美墨加协定类似高标准,但区域有限。CPTPP如果吸纳更多成员,会挑战WTO多边体系,因为它更灵活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