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吴成德将军在84岁高龄时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可谓传奇而坎坷,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这事儿得从1953年9月说起。当吴成德作为最后一批战俘从朝鲜回到祖国时,他早已不复当年模样。 原本130斤的壮汉,如今只剩下90斤,浑身上下都是美军酷刑留下的伤疤。可等待他的,并非鲜花与掌声,而是一场严厉的审查。 当时,志愿军司令部对180师的失利早有定论,认为该师“未经激烈战斗即损失殆尽”,性质是“政治动摇”。 作为被俘的最高级别干部,吴成德自然成了重点审查对象。 尽管有同在战俘营的战友拼死证明他宁死不屈,但一份美军伪造的“反共”录音,还是成了压垮他的“铁证”。 1954年6月,一纸处分决定下达:开除党籍、军籍,行政级别降为副场长,发配到辽宁盘锦的大洼农场。一代战将,就此销声匿迹。 说到这,你可能就纳闷了,一个能当上师级干部的老革命,怎么会“政治动摇”?时间得倒回1951年的朝鲜战场。 那年4月,第五次战役打响,吴成德所在的180师接到了一个硬骨头任务: 在汉江以南死守,牵制美军王牌第十军,为主力部队和伤员转移争取时间。 当时的情况有多悬殊?180师不足一万人,火炮不到100门,而对面是装备了300辆坦克、700门火炮的美军机械化部队,人数超过5万。 这根本不是一场对等的较量。但命令就是命令,180师硬是在阵地上顶了四天四夜,直到粮弹告罄,战士们只能靠挖野菜充饥。 可很快,事情就变了。由于通信中断,180师与兵团总部失去了联系,彻底陷入了美军的重重包围。 5月下旬,师部决定分散突围。就在师部准备转移时,吴成德做出了第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 他看到阵地上还有大量重伤员无法行动,主动请缨留下来负责安置。 这还不算完,突围路上,他又碰上了300多名掉队的伤员。 看着这些饥寒交迫、奄奄一息的战友,吴成德心如刀绞。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拔枪打死了自己的战马,流着泪吼道: “同志们,吃了马肉,我们就有力气了!我和大家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 这一刻,他放弃了自己突围求生的机会,选择与最危险的伤员们共存亡。 接下来的一年多,简直是地狱般的日子。吴成德带着这支特殊的队伍在深山里打起了游击。 他们昼伏夜出,靠着野菜野果活命,冬天就裹着枯草御寒。 身边的战士因为饥饿、疾病和美军的搜山,一个个倒下。 直到1952年7月,吴成德因误食毒蘑菇昏迷不醒,才被美军的搜山队俘获。 就这样,他成了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被俘的最高级别将领。 你可能以为被俘就结束了,其实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在釜山的“战犯”监狱里,美军对他用尽了水刑、电击等各种酷刑,想从他嘴里撬出军事机密。 但吴成德硬是一声没吭。眼看硬的不行,美军就来阴的,伪造了他“反对共产党”的录音到处播放,企图瓦解志愿军的军心。 吴成德清醒后,立刻戳穿了敌人的阴谋,并在战俘营里秘密组织起一个叫“共产主义团结会”的组织。 他们偷偷发行《消息报》,传递斗争信息,最终动员了3000多名战俘坚决要求返回祖国。 美军恼羞成怒,纵容特务对坚持回国的战俘下死手,538团的战士时雨杰就是被活活灌水折磨死的。 吴成德和战友们就是在这样血腥的环境里,用生命捍卫了军人的气节。 现在再回头看,一个在战场上为伤员舍生忘死、在战俘营里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硬汉,怎么可能是叛徒? 问题就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以及180师失利带来的巨大压力。 当时,彭德怀元帅后来也主动承认,第五次战役的指挥存在失误,是他军事生涯的一大败笔。 但在当时,总要有人为这次重大损失负责,而被俘的吴成德,连同那份伪造的录音,不幸成了背锅的人。 在盘锦农场的20多年里,吴成德从没抱怨过一句。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1980年,中央下发了著名的80号文件,要求重新审查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的问题。 调查组经过两年细致的核查,最终认定:吴成德在被俘期间,从未泄露任何军事机密,始终坚持了民族气节,所谓的“叛变行为”纯属子虚乌有。 1982年3月,当恢复党籍、军籍和军级干部待遇的决定送到他面前时,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再也控制不住,泪流满面。 他被压抑了近30年的委屈,终于得以洗刷。 平反后,他本可以安享晚年,但他却更忙了。他被6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到处作爱国主义报告,作了上百场。 每一次报告前,他都会先拿出一份泛黄的名单,念出那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180师战友的名字。 他说,荣誉不属于他一个人。他生活极其简朴,却将多年积攒下的4万元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1996年,吴成德将军走完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享年8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