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临死前一刻,太监看她马上不行了,赶紧给她喝了一碗海龟汤,吊着最后

千浅挽星星 2025-11-20 23:03:37

1908年,慈禧临死前一刻,太监看她马上不行了,赶紧给她喝了一碗海龟汤,吊着最后一口气,紧接着慈禧就封年仅3岁的溥仪当皇帝,随即死了,太监就拿出夜明珠含在她的嘴里,最后蒙上一块白布,一群法师跑进房间里吹鼓奏乐。   1908年的北京城,在深宫内院的养心殿里,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宫人们走路都踮着脚尖,连大声喘气都不敢,生怕惊扰了那位躺在病榻上的老人。   早在1907年的冬天,慈禧太后的身子骨其实就已经发出了警报,清宫里泛黄的医案上记得清清楚楚,当时的御医张仲元在诊脉时就发现,老佛爷脉象虚浮,肠胃已经严重失调,时不时就会腹泻。   不仅是中医看了出来,连洋大夫也瞧出了端倪,为了不走漏风声,宫里曾秘密召见过法国医生贝熙叶,那西医的听诊器和检查手段可比悬丝诊脉直观得多,结果显示慈禧患有极为严重的肠道痼疾。   到了1908年的深秋,御医们的方子已经越来越不管用,太医院院使陈秉钧召集了十二位名医会诊,大家心知肚明太后已是病入膏肓,可在私底下的日记里,陈秉钧也只能无奈地写道,这时候谁敢说一个死字?只能开些温补的药,权当是心理安慰罢了。   眼看着老佛爷神志不清,连话都快说不利索了,大太监李莲英突然想起了一个民间流传的偏方,这方子听着玄乎,实际上就是把宫里的奢华做到了极致。   这一碗被寄予厚望的“救命汤”,讲究到了极点,除了甲鱼,还必须配上百年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十三味极其珍贵的药材。   御膳房的厨子们守着炉火,用文火慢炖了足足12小时,才熬出了这一碗浓稠的汤汁。   这碗汇聚了无数精华的甲鱼汤灌下去后,慈禧太后竟然真的回光返照般清醒了片刻,但这短暂的清醒,并不是为了给她自己续命,而是为了给这个庞大的帝国安排最后一着棋。   就在她喝下这碗汤的前一天,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突然驾崩,光绪死前三天,慈禧曾召见手握重兵的袁世凯,两人密谈了足足两个时辰。   那场谈话的内容无人知晓,但紧接着发生的立储之争,却能看出这场政治安排的冷酷。慈禧显然在光绪咽气前,就已经开始布局身后事。   在军机大臣的紧急会议上,庆亲王奕劻提议选择年长的宗室子弟来稳住大局,但这个提议显然不符合慈禧的心思,她力排众议,甚至拍了桌子,最终定下了醇亲王载沣那年仅三岁的儿子溥仪。   慈禧虽然身体已经动不了,但脑子转得飞快,隆裕太后在一旁提笔记录,另外还有那桐和徐世昌在侧协助。   在这份最终定稿的诏书中,慈禧特意加上了一条死命令:载沣虽然担任摄政王,但绝对不能称帝。甚至让小溥仪同时继承同治和光绪两房的香火,这一笔,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要防范醇亲王一家独大,必须把权力锁死在自己划定的框框里。   遗诏盖上大印的那一刻,也是慈禧生命走向终结之时,当那还不懂事、正在哇哇大哭的小溥仪被抱到床前时,她用尽最后的一丝力气看了一眼这个被她选中的“接班人”,随后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那碗熬了六个时辰的海龟汤,终究没能留住她的命。   按照满族的习俗,人死之后,最重要的仪式才刚刚开始,慈禧太后一辈子爱美、爱排场,她的身后事自然也是空前绝后,李莲英颤颤巍巍地按照老规矩,将那颗太后生前最珍爱的夜明珠,小心翼翼地塞进了她的口中。   这场葬礼的隆重程度,直接掏空了国库,当时的清廷已经烂到了根子里,财政赤字高达两亿两白银,相当于全国五年的税收总和。   就在慈禧死后不到三年,她苦心安排的那个三岁小皇帝就被迫退位,1912年2月,隆裕太后颤抖着签下了退位诏书,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彻底成为了历史。  信息来源:解密慈禧太后临终遗言:女人不可预闻国政.凤凰网

0 阅读:0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