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日再次开战,有网友提醒:日本的“暗箭”可能会让我们防不胜防,日本人善于隐藏,千万别小看日本人,日本向来都有着很大的野心,并且他们也从不甘心屈服于美国。 最近网上有声音说,日本的隐秘手段可能让我们措手不及,这话绝非危言耸听。这个总爱用“低调”裹着野心的国家,从来没真正收起过獠牙,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布局,早就是射向我们的“暗箭”雏形。 最直观的信号藏在真金白银里,2025年日本国会刚通过的预算案里,防卫预算飙到了8.7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这已经是连续多年大幅上涨。别被“防卫”两个字骗了,这笔钱里光“构筑低轨卫星星座”就砸了2833亿日元,相当于141亿人民币。 他们嘴上说这是为了“应对太空威胁”,可防卫省的《宇宙领域防卫指针》写得明明白白,要建的卫星星座能“捕捉日本周边舰艇和部队行踪”,这不就是为战时侦察量身定做的吗?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已经成立了“宇宙作战群”,还计划2027年前把航空自卫队改成“航空宇宙自卫队”,明目张胆地把太空变成军事竞技场。 日本的“暗箭”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借着“印太战略”织网。就在2024年底,日本防卫大臣特意跑到老挝和印度防长会晤,敲定了一堆防务合作,不仅要搞联合军演,还把“统一复合无线电天线”这种能增强舰艇隐身性能的军事技术卖给印度。这看起来是日印走近,实则是日本在布一盘大棋——通过给印度递技术、搞联演,把印度绑进自己的战略体系里。 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后,日印立马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搞海上演练;第二年印度就“投桃报李”,跑到东海陪日本演戏,这种互相“撑场”的默契,说白了就是想联手给我们添堵。他们表面喊着“维护印太安全”,骨子里是想打造包围网,一旦有事就能从东西两线牵制我们。 比军事布局更隐蔽的,是藏在民用产业里的军事潜力。日本早就在机器人、半导体这些领域埋下伏笔,川崎重工研发的无人作战机器人,平时能当工业机械用,战时换上武器就能直接上战场;他们垄断的高端半导体材料,更是导弹制导系统的核心部件。更阴险的是,日本一边依附美国搞“四边机制”,一边又不甘心当附庸。 美国让它配合对华技术封锁,它转头就偷偷给东南亚国家卖民用技术,既赚了钱又留了后路;美国想把日印都变成自己的棋子,可日本偏要和印度搞“自主合作”,连美国都防着一手。这种“既要又要”的操作,恰恰暴露了它想摆脱美国控制、自己当地区霸主的野心。 这些“暗箭”最可怕的地方,是用“合规”“防御”的外衣遮得严严实实。日本对外说研发“保镖卫星”是为了防御“杀手卫星”,可转头就写明要为“防区外防卫能力”服务,也就是发展远程攻击武器;说和印度合作是“促进地区繁荣”,却专门挑反潜、海域侦察这些实战科目搞演练。 就连它给军事技术换个“民用”名头,都算得清清楚楚。2024年卖给印度的通信天线,表面是民用装备,实则能直接提升印度海军的作战能力,这种“暗度陈仓”的本事,比明晃晃的航母更难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