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式宣布了 11月21日,印度商工部突然宣布对中国聚酯变形纱启动反倾销调查

云景史实记 2025-11-22 02:08:18

印度正式宣布了 11月21日,印度商工部突然宣布对中国聚酯变形纱启动反倾销调查,距其撤销14类化工产品BIS认证仅过去9天,政策反转令人始料未及。 先跟大伙说清楚,聚酯变形纱这东西不是啥稀罕物件,咱们穿的运动服、家里的被套床单,好多都得用这原料,中国在这行的产能和技术都是全球顶尖的。 本来印度撤销 BIS 认证那阵,国内的聚酯企业还挺高兴,毕竟之前被这个认证卡得太惨了。 就说 PTA 吧,这是做聚酯变形纱的关键原料,2023 年上半年之前咱们每月能给印度运 8.5 万吨,结果 BIS 认证一实施,每个月直接掉成 2.3 万吨,一年下来出口量从 96 万吨跌到 38 万吨,跌幅高达 60%。 更可气的是,印度这次反倾销调查根本就是师出无名。申请调查的是印度两大龙头企业,信实工业和 Wellknow Polyester,这两家在印度本土几乎垄断了市场,现在倒打一耙说中国产品低价倾销,损害了他们的产业。 可事实是啥?中国的聚酯产业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生产到加工成型全链条打通,成本本来就比印度低 10%。 就拿同类的聚酯短纤来说,印度的价格比中国高 25%,咱们卖得便宜是因为成本控制得好,不是故意压低价格抢市场。 再说了,印度自己的 PTA 产能根本不够用,2025 年还得从中国进口 19 万吨补缺口,一边离不开中国的原料,一边又要给中国的成品泼脏水,这逻辑简直不通。 印度这波操作不是第一次了,说白了就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只想占便宜不想担风险。 2023 年他们给涤纶 POY、FDY 搞 BIS 认证的时候,国内企业为了赶窗口期集中出货,9 月出口量冲到 7.59 万吨,结果 10 月认证一卡,出口直接跌了九成多,基本等于停滞。 那些中小企业为了拿认证,光检测费、代理费就花好几万,周期还特别长,好多订单等不起只能放弃印度市场。 现在刚把认证撤了,企业正盘算着把积压的货发过去,反倾销调查又杀出来了,这哪是政策调整,简直是给中国企业下套。 更让人寒心的是,印度搞反倾销根本不讲规矩。就像之前对中国的苯胺产品,明明是他们自己企业技术落后,产能利用率才 58%,比中国企业的 85% 差远了,却非要说是中国产品冲击的。 万华化学那么大的企业,明明有自己的绿色生产技术,能耗比印度企业低 18%,结果还是被征收 36.9 美元 / 吨的反倾销税,其他企业更是要交 121.79 美元 / 吨,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这次聚酯变形纱的调查期从 2024 年 4 月到 2025 年 6 月,刚好涵盖了 BIS 认证实施和撤销的关键时期,印度就是想拿着这段时间的数据做文章,故意找借口打压中国产品。 咱们的企业也不是软柿子,只是这一路走得太艰难了。有的企业为了避开贸易壁垒,只能去东南亚设厂,就像三房巷在印尼建了生产基地,把原料运过去加工成成品再卖,虽然绕开了关税,但成本也增加了不少。 还有万华化学,就算被征了反倾销税,靠着技术升级把成本压得更低,2025 年上半年对印出口还逆势涨了 12%,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本事。 可更多的中小企业没这么强的实力,要么放弃印度市场,要么就得承担高额成本,利润薄得像纸,稍微有点风浪就扛不住。 印度这么折腾,其实最后坑的是自己。他们的纺织业全靠进口原料和半成品,中国产品一旦因为反倾销税涨价,印度的服装厂采购成本就得上升,最后要么自己消化成本赚得更少,要么把涨价转嫁给消费者,老百姓买衣服家纺更贵了。 之前印度对苯胺征反倾销税,就导致当地染料企业成本涨了 22%,2025 年第一季度纺织业出口直接降了 7.3%,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且全球聚酯市场就这么大,中国企业大不了去开拓印尼、马来西亚这些市场,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涤纶民用丝对东南亚出口就涨了 16.3%,印度放弃中国产品,有的是国家抢着要。 说来说去,印度这 9 天的政策反转,根本不是什么市场调整,就是本土大企业跟政府勾结,搞贸易保护主义。 一边离不开中国的便宜原料,一边又怕中国成品抢了自己的市场,这种又想要又怕失去的矛盾心态,导致政策变得反复无常。 可他们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是靠低价堆出来的,是几十年产业链建设攒下的硬实力。就算印度搞反倾销,咱们能应诉、能转市场、能搞技术升级,总有出路。 倒是印度,总这么出尔反尔,以后谁还敢跟他们做生意?最后只会把自己的市场做成一潭死水,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