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终究还是说出了震惊世界的大实话!11月20日,纽约时报刊文直言,中国不光顶住了美国全方位的经济施压,还凭着在美国依赖的全球供应链里的主导地位,用更有威慑力的反制手段成功反击,而经历数十年产业空心化的美国,没做好准备不说,压根没心思也没实力给出像样回应。 美媒表示,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中国已具备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实力。美国自特朗普时期掀起的全方位经济施压,本想给中国套上枷锁,却没想到最后变成了给自己挖的坑,这背后藏着的全是实力对比的真实较量。 谁都记得美国这几年的动作有多密集。从特朗普时期就盯着华为下手,到拜登政府推出印太战略、签芯片法案,再到 2025 年特朗普二进宫后变本加厉。 3 月就把 80 多家中国公司加进黑名单,10 月差点实施 “50% 规则”,差点把两万多家中国实体圈进贸易限制里。芯片、电动车、AI 企业挨个被盯梢,理由翻来覆去都是 “军事用途”,摆明了就是要卡脖子。 可他们没算到中国手里握着供应链的 “命门”。2023 年 7 月一管制镓锗出口,美国芯片产业直接慌了神,这两种关键金属中国供应全球九成,没了它们,高端芯片生产线只能停工。 紧接着又禁了稀土冶炼技术出口,澳大利亚、越南虽说有矿,可没技术加工,矿石堆在仓库里也变不成能用的材料。这两下精准打击,比加征关税管用多了。 2025 年的反制更见力道。美国刚对中国电动车和太阳能板加税,中国就对美玉米大豆加征反倾销税,直接戳中美国农业痛点。 商务部还把 28 家美国国防公司放进出口控制列表,限制高科技产品输出,让这些企业的海外订单掉了一大块。反观美国想搞的 “脱钩”,压根没成行,自家车企想找替代供应链,算下来成本直接翻倍,只能偷偷继续从中国进口零部件。 美国的尴尬早有苗头。这几十年产业空心化太严重,制造业岗位大量外流,想重建芯片生产线,光厂房就得建三四年,技术工人还招不到。 2025 年通胀率超 3%,很多商品涨价都跟供应链断裂有关,消费者怨声载道。而中国 2025 年一季度经济增长 5.3%,出口早就转向东盟和 “一带一路” 国家,美国的围堵效果打了折扣。 更有意思的是 11 月初的转折,中国宣布暂缓镓锗等金属的对美出口禁令一年,还取消了部分报复性关税。这不是妥协,而是看准了美国的软肋。 他们同意延迟 “50% 规则”,还降低了部分关税,等于变相认了输。《纽约时报》也承认,这种 “以退为进” 的反制手段,比硬碰硬更有威慑力。 现在全球供应链早不是美国说改就能改的。中国的光伏、电动车产业链完整度全球找不出第二家,美国想替代都没地方找。就像《纽约时报》说的,美国既没准备好替代方案,又没心思解决自家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光靠制裁根本没用,最后只能是自食苦果。 美国总想推行霸权来剥夺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美国无法持续的手段。尤其是在中国实力壮大之后,美国的这些胁迫更不会得逞,无论是拜登,还是现在的特朗普,他们都没有能力拉回美国衰败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