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似曾相识,日本之所以急不可耐地死磕挑衅中国?是因为即将到来的2030年,那是它们的“噩梦”,它们要趁美国现在还舍不得放弃日,绑架美国一起对付中国,小日本不想再拖了,2026年开战尚有1%的胜算,2030年开战连0.1%的胜算都没有了。 日本的着急不是空穴来风,从自卫队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就能看出他们在跟时间赛跑。 陆上自卫队已经悄悄组建了7个岸舰导弹联队,这些部队散布在日本列岛的关键位置,形成了一张所谓的“导弹防御网”,而从2026年开始,这些联队就要换上射程达到1000公里的增程型12式导弹。 别看这款导弹名叫“反舰导弹”,实际上能对陆地纵深目标发动攻击,韩国媒体早就点破,这东西的火力范围能覆盖邻国大片沿海区域。 为了强化夺岛能力,他们还从美国引进了17架“鱼鹰”运输机,专门部署在九州的佐贺机场,就为了就近支援附近的两栖快速部署旅。 海上自卫队的动作更直接,完全跳出了“专守防卫”的幌子,明着说要“增强对陆攻击能力”。 正在改造的“出云”号和“加贺”号两艘战舰,已经快要变成真正的航母,“出云”号的前甲板被拓展成170米的滑跃跑道,还涂了耐高温涂层,预计2027年就能完工。 这两艘航母未来能搭载数十架F-35B隐身舰载机,为了尽快形成战力,自卫队特意学了英军的模式,航母归海军管,舰载机的训练和编制却交给空军,现在新田原基地里,舰载机部队每月要练80到100架次,连夜间起降都要练二三十架次。 航空自卫队那边也没闲着,三泽、小松等基地的部队已经接收了47架F-35A隐身战斗机,未来总的装备量要达到近150架。 日本这么拼命扩军,核心就是怕2030年之后,和中国的实力差距彻底拉平。 首先在远程打击能力上,中国到2030年将形成更完整的体系,不仅有射程覆盖广泛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精度和突防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日本现在折腾的12式增程导弹,看似射程不短,但中国的反导系统已经经过多次实战化测试,对这类巡航导弹的拦截效率在不断提高。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导弹发射平台更灵活,陆地的发射车、海上的舰艇、空中的战机都能搭载,日本想靠那几张固定的导弹网来防御,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等到2030年中国的打击体系更成熟,日本这些刚部署好的导弹可能刚暴露位置就会被摧毁。 其次是区域拒止能力的差距,这正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头疼的地方。 中国海军这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航母战斗群的远洋作战能力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配套的驱逐舰、护卫舰以及水下潜艇形成了完整的作战体系。 日本费劲改造的两艘轻型航母,就算搭载了F-35B,也很难突破中国的海空防御圈。 中国的预警机、侦察卫星和无人机已经织成了立体的监控网络,从第一岛链到西太平洋的广阔海域,任何大型舰艇的动向都很难隐藏。 等到2030年,中国的新型驱逐舰和潜艇数量还会增加,加上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和精度进一步提升,日本航母别说出海作战,可能在港口里就会被锁定,这种被全面压制的感觉,让日本不得不着急。 最让日本没底的是军工产能的差距,现代战争拼的不仅是装备技术,更是持续作战的产能。 日本最近几年一直在猛增弹药储备,2023财年的弹药预算一下子涨了4倍,花了8000多亿日元,还从美国买了400枚“战斧”巡航导弹,计划到2032年部署1500枚远程导弹。 但中国的军工产能早就形成了规模化优势,不管是舰艇下水的速度,还是导弹、战机的生产能力,都不是日本能比的。 日本现在才开始新建导弹库房,扶持初创企业进入军工领域,而中国已经有完整的产业链,从材料研发到装备制造再到维护保障,每个环节都很成熟。 等到2030年,中国的装备储备和产能优势会更明显,日本就算把所有预算都砸进去,也跟不上这种差距的扩大速度。 正是看到了这种越来越大的差距,日本才急着把美国绑上自己的战车。 他们心里很清楚,单靠自己的力量,2026年或许还有点侥幸心理,到了2030年根本没有胜算。 所以才一边大量采购美国武器,一边主动搞联合军演,把美军更多的装备和人员拉到西南诸岛附近。 最近日本又在商量引进美国的新型反导系统,还想扩大本土的弹药库,就是想让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和自己深度绑定。 他们怕再过几年,中国的远程打击体系、区域拒止能力和军工产能形成合力之后,美国都会掂量和中国对抗的代价,到时候就没人愿意再为日本出头了。 最近日本国会又在审议新的军工法案,想进一步提高武器产量,这种火急火燎的样子,恰恰暴露了他们对2030年的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