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表示:要么就别打,干脆就别动手。要打,就得做好一刻钟内,歼灭日本全部海自舰艇。千万别学俄罗斯,想着稍微打一打对方就投了! 战争从来没有什么温情脉脉,一旦决定拔刀,逻辑就只剩下一条:速度即生存,犹豫即毁灭。 现代战场上,那种想要通过有限打击来换取谈判筹码的“绅士思维”,无异于拿国家命运去赌博,而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泥潭里已经用血写下了教训。 回看冲突爆发之初,俄军的动作现在看来充满了矛盾。他们一方面想复刻“直捣黄龙”,用装甲洪流直取基辅搞政权更迭,另一方面在火力使用上又极其吝啬。 这就是典型的战略误判,以为亮一下肌肉就能吓倒对手,结果奥泽恩空军基地那么关键的目标,居然只丢了6枚导弹,连跑道都没彻底瘫痪,导致对方不仅没崩,反而依托防空设施迅速恢复了元气。 这就是把一场本该是雷霆万钧的歼灭战,硬生生打成了拼库存、耗国库的持久拉锯。要知道,战争的“窗口期”极短,特别是面对像日本海上自卫队这样的对手时。 别看日方现在的账面实力不俗,轻型航母化的“出云”、“加贺”,加上逐步列装的12艘“最上”级护卫舰和先进的宙斯盾驱逐舰,在反潜和防空技术上甚至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甚至可以说,其信息化作战水平远非乌克兰军队可比。但这些光鲜亮丽的装备背后,藏着一个致命的结构性软肋:这是一支严重的“依附型”力量。 日本海自看似体系完备,实则经不起消耗。一个公开的秘密是,这支舰队缺乏长期的战争耐力,其航空煤油的国家储备仅够维持40多天的高强度作战,这还没算上高昂的弹药消耗。 更要命的是它的技术“供血”严重依赖美国,无论是导弹导引头还是舰艇发动机,八成核心部件都得靠进口。 而且他们的部署极度密集,宙斯盾舰死守横须贺和佐世保,这就好比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几个没有任何遮掩的篮子里。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手好对付。任何针对日本海自的打击,本质上都要面对其背后的美日同盟机制。 一旦攻击启动,不仅是日本本土的反击,驻日美军乃至整个印太军事体系都会像马蜂窝一样被捅开。 如果你只是像俄罗斯那样打几艘船、炸几个雷达站试图“教训”一下,换来的将是对方联合盟友发起的无休止升级,甚至是毁灭性的反扑。 所以,处理这种局面的唯一解法,在于“时间差”。现代战争讲究的是在敌人做出有效反应、外部势力介入之前的那个极短瞬间,就彻底瘫痪其战争能力。 既然横须贺距离我们只有千把公里,这就完全覆盖在东风-21D等高超音速武器的打击范围内。当10马赫的速度配合末端几米的制导精度,实际上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是以分秒计算的。 这绝不是去海上跟对方战舰玩“猫捉老鼠”,而是必须动用轰炸机巡航导弹、潜射武器以及无人机集群,实施全方位的饱和式打击。 目标必须直指源头——在第一轮攻击中就必须炸毁维修厂,引爆油库,摧毁港口内的舰艇和指挥中枢。 只有打断了通讯,瘫痪了补给,那一堆看似先进的宙斯盾舰才会变成毫无意义的漂浮铁棺材。 我们不能忘了海湾战争时期美军在40多天倾泻近9万吨弹药的那股狠劲。任何幻想“点到为止”的仁慈,最后都要用自己战士的生命去买单。 只有在开战的最初一刻钟内,用几百上千枚导弹把对方的战争潜力连根拔起,彻底剥夺其反抗的物理基础,才存在后续的“和平”。 只有死得透彻的对手,才会愿意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战后安排。战争的铁律从不改变:要么不打,要打就得是摧枯拉朽,绝不留后患。 信息源:《南部战区、东部战区、中部战区、西部战区相继发声!》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