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的时刻,或许到了!当大家还在盯着俄乌冲突、巴以战争的时候,东北亚正酝酿着一场足以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中俄朝三国很可能要在图们江口建立"东北亚联合防区"! 中国东北有一个“怪圈”,困了当地人一百多年:站在吉林防川的楼顶上,就能闻到日本海带咸味的海风,甚至离海岸线最近只有不到4公里,可就是这点距离,愣是让整个黑吉两省成了内陆。 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憋屈,最早得赖1860年那纸《北京条约》,把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划走后,给东北留了个窒息的死局。 要解开这个局,真不是一般难。自然条件先给你泼冷水:图们江最浅的地方水深才一尺来高(0.22米),稍微大点的船开进去就得搁浅。 就算水深够了,头上还有拦路虎——朝俄修的那座“友谊桥”,高度只有区区7米,这个高度哪怕是普通海船想通过都得把桅杆锯了。 为了运货出海,吉林生产的汽车配件、粮食煤炭,非得向南绕行1000多公里去大连港周转。 这冤枉路走得让人心疼,不仅运费直接飙升30%,时间成本更是耗不起,等零部件运到目的地,黄花菜都凉了。 但现在,这个死结正在变成一把“尖刀”,因为这背后的操盘手,变成了中俄朝三家有着共同刚需的邻居。 要是搁以前,这也就是个区域经济账。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也喊过要砸300亿美元开发图们江,结果各方利益摆不平,最后只能听个响。可现在的世道变了,把这三个国家硬生生逼到了同一个战壕里。 看看现在的地图,美国人的“提丰”中程导弹系统和日本岩国基地里扎堆的F-35战机,早就把枪口顶在了东北亚的脑门上。 日本还在西南诸岛疯狂建弹药库,试图把日本海变成自家封锁中俄的私家池塘。 在这种高压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俄罗斯被西方围得喘不过气,远东那几个港口虽然底子好,但缺钱缺技术,像扎鲁比诺港吞吐量惨淡;朝鲜更是急需打破封锁;中国东北则是急着要打通出海口,给老工业基地“换血”。 这就促成了现在这种“暴击流”的合作模式。大家凑一起不是为了开会喝茶,而是实打实的互补:中国有疏浚河道的技术和资金,能把那个“泥坑”挖成深水航道。 俄罗斯和朝鲜虽然穷点,但手里攥着港口资源。要是能把图们江下游这十几公里的航道挖深,再把那座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矮桥抬高或者改造,后果将是爆炸性的。 一旦这条水路打通,那就是格局重塑。你别看只是让吉林省变回了“沿海省”,这意味着以后东北的货物出门左拐就能进日本海。 如果不走运河,直接向北去走北极航道,到欧洲的距离能缩短好几千公里,物流逻辑彻底颠覆。以前我们去远东投资租港口,还得看人脸色,毕竟路在别人脚下.。 如果联合防区真搞起来,那就是大家坐在一条船上,这片区域就不再是西方战舰随意撒欢的后花园了。 这事儿最让对手忌惮的,还不止是贸易。想象一下,要是中俄朝的舰船能常态化在这里进出,美国的“第一岛链”封锁线就算是在这里漏了个大洞。 日本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那是相当于10个大庆油田的储量——就能在三国手里流转起来。 对于旁边的韩国和日本来说,这也是灵魂拷问:一边是美国的军事大棒,一边是家门口实打实的巨额红利,这账怎么算,估计日韩高层得失眠好一阵子。 想当年1886年,吴大澂在这个地方跟列强据理力争,立下“土”字碑,硬是给中国抢回了“船只自由出入”的法理权利。 那个时候是弱国为了生存争一口气,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疏浚船真的开进河道、把那个出海口捅破天的时候,这就不仅仅是通航那么简单了,这是在东北亚的这盘大棋局上,把一枚困了百年的死子,变成了决定胜负的胜负手。 信息源:《华媒:中国防空识别区与东北亚四方博弈》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