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即将落地?新能源车最危险的创新,或被国家全面封杀有车企研发人士透露,监管部门

涵柏看汽车啊 2025-09-13 13:26:43

新规即将落地?新能源车最危险的创新,或被国家全面封杀

有车企研发人士透露,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汽车全行业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今日已召开相关会议讨论此事。根据会议精神,后续将在法规中明确禁止使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允许半隐藏式及传统门把手,并要求必须配备机械冗余结构。”

国内车企对“科技感”的疯狂追求,让隐藏式车门把手成了这几年的香饽饽。

不可否认,隐藏式车门把手自带显著卖点,什么“降低风阻提升续航”、“流线造型”、“科技感拉满”,听起来就很高大上。

但,在经过大量市场验证后,这玩意儿越来越像网红滤镜下的精修图,看似高级,实则鸡肋。

举个例子,车企们吹嘘的“降低风阻 提升续航”,实际省下的电量可能还不够车机系统刷一条短视频;至于“流线造型”,去零下十度的东北走一遭,你就知道传统门把手有多好用。

舆论方面,车企大佬们对隐藏式车门把手也是各有看法:小鹏汽车何小鹏在两会期间承认设计有缺陷,承诺研发“极端情况更好开”的门把手;长城汽车魏建军更狠,一句“我们没被隐藏门把手带歪”直接内涵半个行业。

其实魏老板对隐藏门把手一直不怎么待见,说“车企为了追求科技感和未来美学而忽视了用户真实需求”,

他的这种“偏见”在客观上是成立的:一方面,和传统机械门把手相比,隐藏式门把手因为电机、蜗杆等部件的存在重量更大,且密封性也不够好,开车时容易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在碰撞或车辆断电时,隐藏式门把手可能无法正常弹出,阻碍乘客逃生和外部救援,比如之前山西运城问界M7的追尾事故,电动门把手就直接“摆烂”。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旗下部分车型(如魏牌蓝山、欧拉闪电猫)也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但魏老板表示长城已针对缺陷进行优化(例如加强冗余安全设计),同时强调“不会为了科技感牺牲安全底线”。

知嘹汽车认为,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安全与实用必须优先于形式主义,车门把手不应该成为艺术品,而应该成为救命通道。

换句话来说,魏老板的“偏见”其实才是当下隐藏式门把手应当遵循的设计准则。

针对现实需要,最近工信部拟出台《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新规涵盖了几个关键内容:

(1)断电保护强制解锁。甭管是撞车、起火还是电池罢工,车门必须保留物理开启方式;

(2)标志必须亮瞎眼。所有隐藏式出门把手,旁边必须得贴荧光标识;

(3)标配防夹功能。夹到纸巾秒停,再也不怕误伤手指;

(4)经得起“车祸级”暴力测试。能扛住1500N的拉力(约150公斤),相当于三个彪形大汉同时吊在把手上荡秋千;

(5)具备“误触发”机制。翻滚坠落时,车门把手必须锁死防止意外弹开,避免乘员被甩出车外。

简单来说,新规的核心要求就是“可以玩科技,但不可以玩命”。

这给那些内卷“科技感”的车企打了个措手不及,也从官方层面暴露了智能汽车时代的集体魔怔:当车企忙着给车机装《原神》、给座椅配按摩功能时,是否忘了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加沙发”的交通工具,它的核心任务是安全抵达。

戏剧的是,消费者的觉醒比政策来得更早一些。

在某汽车论坛,有资深车主发明了“车门把手压力测试三部曲”:第一步用冰冻矿泉水模拟极寒天气,第二步拿充电宝砸向把手测试强度,第三步断电后掐表计算破窗时间。

这套民间测评标准,被戏称为“民用版车门把手防坑指南”。

深究这场风波的本质,其实是科技狂飙时代下的安全失速——自动驾驶画的大饼还没烙熟,隐藏式门把手先翻了车。

这一切,都在印证“车企在发布会上吹的牛,最后都是车主用命在填坑”的犀利吐槽。

写在最后:

工信部的新规或许能按下安全重启键,但要根治行业顽疾,可能还需要更多猛药,毕竟车祸发生时,没人会关心你的门把手有没有赛博朋克特效,大家只想问一句“这破门到底能不能打开”。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新规即将落地?新能源车最危险的创新,或被国家全面封杀

车爱垂:全面封杀?网传监管部门拟禁止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

易:危险/不好用,万隐藏式门把手终于要被国家取缔了!

知嘹汽车/陈壹

有车企研发人士透露,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汽车全行业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今日已召开相关会议讨论此事。根据会议精神,后续将在法规中明确禁止使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允许半隐藏式及传统门把手,并要求必须配备机械冗余结构。”

国内车企对“科技感”的疯狂追求,让隐藏式车门把手成了这几年的香饽饽。

不可否认,隐藏式车门把手自带显著卖点,什么“降低风阻提升续航”、“流线造型”、“科技感拉满”,听起来就很高大上。

但,在经过大量市场验证后,这玩意儿越来越像网红滤镜下的精修图,看似高级,实则鸡肋。

举个例子,车企们吹嘘的“降低风阻提升续航”,实际省下的电量可能还不够车机系统刷一条短视频;至于“流线造型”,去零下十度的东北走一遭,你就知道传统门把手有多好用。

舆论方面,车企大佬们对隐藏式车门把手也是各有看法:小鹏汽车何小鹏在两会期间承认设计有缺陷,承诺研发“极端情况更好开”的门把手;长城汽车魏建军更狠,一句“我们没被隐藏门把手带歪”直接内涵半个行业。

其实魏老板对隐藏门把手一直不怎么待见,说“车企为了追求科技感和未来美学而忽视了用户真实需求”,

他的这种“偏见”在客观上是成立的:一方面,和传统机械门把手相比,隐藏式门把手因为电机、蜗杆等部件的存在重量更大,且密封性也不够好,开车时容易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在碰撞或车辆断电时,隐藏式门把手可能无法正常弹出,阻碍乘客逃生和外部救援,比如之前山西运城问界M7的追尾事故,电动门把手就直接“摆烂”。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旗下部分车型(如魏牌蓝山、欧拉闪电猫)也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但魏老板表示长城已针对缺陷进行优化(例如加强冗余安全设计),同时强调“不会为了科技感牺牲安全底线”。

知嘹汽车认为,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安全与实用必须优先于形式主义,车门把手不应该成为艺术品,而应该成为救命通道。

换句话来说,魏老板的“偏见”其实才是当下隐藏式门把手应当遵循的设计准则。

针对现实需要,最近工信部拟出台《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新规涵盖了几个关键内容:

(1)断电保护强制解锁。甭管是撞车、起火还是电池罢工,车门必须保留物理开启方式;

(2)标志必须亮瞎眼。所有隐藏式出门把手,旁边必须得贴荧光标识;

(3)标配防夹功能。夹到纸巾秒停,再也不怕误伤手指;

(4)经得起“车祸级”暴力测试。能扛住1500N的拉力(约150公斤),相当于三个彪形大汉同时吊在把手上荡秋千;

(5)具备“误触发”机制。翻滚坠落时,车门把手必须锁死防止意外弹开,避免乘员被甩出车外。

简单来说,新规的核心要求就是“可以玩科技,但不可以玩命”。

这给那些内卷“科技感”的车企打了个措手不及,也从官方层面暴露了智能汽车时代的集体魔怔:当车企忙着给车机装《原神》、给座椅配按摩功能时,是否忘了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加沙发”的交通工具,它的核心任务是安全抵达。

戏剧的是,消费者的觉醒比政策来得更早一些。

在某汽车论坛,有资深车主发明了“车门把手压力测试三部曲”:第一步用冰冻矿泉水模拟极寒天气,第二步拿充电宝砸向把手测试强度,第三步断电后掐表计算破窗时间。

这套民间测评标准,被戏称为“民用版车门把手防坑指南”。

深究这场风波的本质,其实是科技狂飙时代下的安全失速——自动驾驶画的大饼还没烙熟,隐藏式门把手先翻了车。

这一切,都在印证“车企在发布会上吹的牛,最后都是车主用命在填坑”的犀利吐槽。

写在最后:

工信部的新规或许能按下安全重启键,但要根治行业顽疾,可能还需要更多猛药,毕竟车祸发生时,没人会关心你的门把手有没有赛博朋克特效,大家只想问一句“这破门到底能不能打开”。

0 阅读:1325

评论列表

日月星辰2022

日月星辰2022

2
2025-09-14 00:49

未设置机械手刹及门把手的 就是行走的棺材

郎头

郎头

1
2025-09-13 20:25

隐藏式把手最没用。全景天窗也是最没用。

涵柏看汽车啊

涵柏看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