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放他回中国,那将是美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美国专家发出慨叹,原来竟是为了他?2019年,中国一物理天才放弃百万年薪、美国绿卡,坦言“我是中国人!” 曹原这名字,关注科技新闻的人多少都听过,他跟另一位搞“中国芯”的杜灵杰一样,都是咱们中国顶尖的物理人才,背景也有点像,之前都被卷进过“天才要不要回国”的讨论里。 不过比起纠结这些话题,曹原当初做的选择,现在想起来还挺让人佩服的。 之前网上传,美国为了留曹原,开出的条件特别诱人——百万年薪不说,还许诺了绿卡,换成谁面对这样的机会,恐怕都得认真琢磨琢磨。 毕竟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优渥生活,不管是职业发展还是生活质量,看着都像是条“捷径”。 但曹原没选这条路,反而干脆利落地放弃了这些,还说“我是中国人!”。那会儿大家都觉得,这选择太提气了。 尤其那阵儿咱们国家在科技领域正面临不少挑战,像芯片技术被“卡脖子”,大家心里都憋着股劲儿,特别希望能有更多像他这样的人才站出来。 所以当时不少人都觉得,曹原这是揣着家国情怀,宁愿放弃好条件也要为国家出力,这种“金钱和情怀二选一”的故事,听着就特别让人热血。 不过后来慢慢发现,现实里的人才选择,其实比故事里复杂多了。就像曹原,虽然当初说过想回国的话,但2024年7月,他还是选了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老师。 这个决定出来的时候,不少人还挺意外,觉得跟之前想的“完美归来”不一样了。 但仔细想想,也能理解他的选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来就是全球科技顶尖的地方,在那儿能接触到最好的研究资源,跟最厉害的人一起做前沿课题,把自己的本事发挥到极致。 说不定他在那个更广阔的舞台上,能做出更厉害的超导研究成果,到时候全世界都知道这是中国科学家搞出来的,这不也是一种贡献吗? 现在全球化这么普遍,顶尖人才在哪儿做研究,早就不该用简单的“留”或“回”来评判了。 像曹原这样在海外顶尖实验室里的中国科学家,他们本身就是咱们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认识的国际同行、搭建的科研人脉,说不定以后就能帮咱们国家跟世界科技前沿搭起桥梁。 而现在我们,更该关注的是,怎么给这些人才创造能安心做研究的环境,不管他们在哪儿,都能放心地施展自己的本事。
中国男生没有这样的待遇,听到这句话,真的气愤又无奈。一名来自乌克兰的留学生拍视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