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已找到“稀土卡脖子”解药!华裔科学家完善“氮化铁”技术,中国再不卖就来不及

非常盘点中 2025-09-25 13:27:36

美媒:已找到“稀土卡脖子”解药!华裔科学家完善“氮化铁”技术,中国再不卖就来不及了 当地时间22日,美国福克斯新闻报道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华裔教授王建平(音)已经完善了“氮化铁磁体”合成技术。未来,这种不含稀土的磁铁将可以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全世界再也不怕中国用稀土“卡脖子”了! 先说说这被吹上天的氮化铁技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王建平教授团队完善的合成技术,核心卖点是 “不含稀土”,这戳中了西方对稀土供应链的焦虑点。 但磁体这东西,不是不含稀土就行,性能和成本才是硬指标。现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发电机里用的主流是钕铁硼磁体,能扛住高温还能保持强磁性,一辆电动车的驱动电机就得用好几公斤。 氮化铁磁体要是真想取而代之,首先得跨过 “性能关”。业内早有研究显示,纯氮化铁的磁能积比钕铁硼低不少,就算技术再完善,在需要强磁力的高端领域恐怕还是不够看。 更关键的是 “产业化关”,实验室里做出样品容易,要大规模生产就得解决稳定性问题,之前日本搞稀土减量技术,硬生生把成本拉高 25%,性能还降了 15%,最后没人买账,美国这新技术怕是也躲不过类似的坑。 其实不用等美国的技术落地,中国早就把稀土牌玩出了新花样。这边美媒忙着吹 “解药”,那边中国钢研的李卫院士团队已经把铈磁体做成了大产业。 稀土里铈元素占比接近一半,以前因为磁性弱被当成 “废料”,现在通过特殊结构设计,能在磁体里占到 60% 以上,成本还只有钕的二十分之一。 现在国内铈磁体年产量已经超过 6 万吨,占了全球稀土永磁产业的三分之一,机器人、风力发电机里都在用,宁夏的风电场里,1.5 兆瓦的发电机就装了 1 吨铈磁体,早就实现并网发电了。 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是实打实的产业化成果,还握着全自主知识产权,美国的氮化铁还在喊口号的时候,中国已经把稀土资源的利用率翻了一番。 更绝的是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壁垒。美欧总想着找替代矿,却忘了稀土分离提纯才是真正的 “卡脖子” 环节。中科院团队刚搞出的新型萃取剂,简直是稀土分离的 “息壤”,不用有机溶剂,还能反复循环使用,连废水都没有,分离效率比传统技术高得多。 要知道,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矿都是伴生矿,分离难度极大,中国靠着自主研发的萃取技术,能把成本压到欧美企业的三分之一,还把北方稀土的高纯氧化镧生产成本压低 30%,分离效率反而高出 40%。 现在四大类核心提炼技术早就被列入禁止出口清单,就算美国能找到替代磁体,像制造 LED 屏幕的铕元素、光纤通信的铒元素,该依赖中国还是得依赖。 再看看西方所谓的 “替代方案”,大多是自欺欺人。欧盟那边在推电励磁同步电机,不用稀土磁体,可这种电机效率低、体积大,高速运转时还容易出故障,也就只能在部分车型里试点,根本成不了主流。 美国自己更矛盾,一边喊着摆脱中国依赖,一边 2023 年的稀土分离产能还不到需求的 5%,从澳大利亚挖的稀土矿石,还得运到中国来加工,成本比中国本土高 30%-40%。 之前美国跟乌克兰签矿产协议,盯着人家 14.8 万亿美元的矿产资源,可那些数据都是苏联时期的老黄历,实际能开采的量根本没谱,而且近一半矿在俄控区,每月要遭 4.3 次无人机袭击,想靠这解燃眉之急纯属做梦。 说白了,美媒炒作氮化铁技术,更像是给盟友画的 “大饼”。稀土产业链的优势从来不是单一环节,而是从矿山到分离、再到材料应用的完整闭环。 中国一边用铈磁体把稀土利用率拉满,一边用清洁分离技术巩固加工优势,还通过出口许可政策卡死转卖漏洞,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是一个还没产业化的替代技术就能破解的。 更别说稀土不止用在磁体上,从导弹制导系统到石油裂解催化剂,几十上百个领域都离不开它,就算磁体能替代,其他地方的需求照样能卡住供应链。 所以别听美媒喊得凶,所谓的 “解药” 恐怕还在临床试验阶段。等他们真能把氮化铁磁体造得又好又便宜,中国说不定又拿出了更厉害的技术。毕竟在稀土这个领域,中国早就从 “卖资源” 变成了 “卖技术”,这可不是靠炒作就能超越的。

0 阅读:9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5

用户10xxx65

2
2025-09-25 14:09

那就恭喜啦,但我们还是不卖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