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接过国际武联大旗,镜头里他双手抱拳,一句“武术不是打擂台,是打心里那口气”,台下掌声炸锅。 我盯着直播,脑子里却闪回1991年——李连杰在《少林寺》里一个腾空三连踢,把全村娃踢进武校。 三十年,同一面旗,从李到吴,换的是人,不换的是那口热气。 很多人担心:吴京会不会只剩“战狼”味? 我翻了下日程表,他接旗当晚没庆功,直接飞阿拉善陪《镖人》练刀,每天六点沙尘里劈五百下,刀背崩口就用砂纸磨,磨到指尖渗血,贴个创可贴继续。 袁和平说,他要的就是这股“糙劲”,因为真正的镖师不是飞来飞去,是马蹄砸戈壁、嘴里吃土还能把货送到。 李连杰这次也出山,十四年来第一次吊威亚,旧伤膝盖肿成馒头,冰敷十分钟继续拍。 片场视频里,他笑着对吴京说:“该你把土扬起来了。 ”一句话,把交接拍成了接力。 国际武联的KPI也摆在那儿:162个会员国,奥运冲刺最后一棒。 吴京上任第一把火,是把“武术体验营”塞进中老铁路的观光站,游客下车打一套五步拳,车票就能打折。 别小看这招,泰国段试运营一周,营地预约爆满,后台数据显示,七成是二十来岁的背包客。 武术先让人玩起来,再谈进奥运,这比喊口号实在。 至于李连杰为什么不打了,他自己在采访里说得明白:“打不动了,但可以陪着打。 ”他把“壹基金”的户外救援课搬进武馆,让小孩先学心肺复苏再学马步,理由是“先救人再打人,顺序不能反”。 听完我就踏实了,前辈没退场,只是换了跑道。 旗子已经传下,沙尘还在飞扬。 我能做的,是把客厅沙发挪开,每天跟儿子练十分钟冲拳,打到出汗就停。 武术这玩意儿,说到底是自家身体的储蓄罐,存得进去,就拿得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