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男子去泡温泉,走进去后傻眼了,这里的温泉竟然变成了“鸳鸯火锅”,左边是“红汤区”,右边是“清汤区”,让人一时间不知道该去哪里。 2023年10月下旬,黑龙江哈尔滨的一家洗浴中心彻底火了,靠的不是别的,正是一池别出心裁的“鸳鸯火锅”温泉。 这件事迅速跳出了地方新闻的范畴,变成一个值得琢磨的商业符号,它融合了接地气的地域文化和精明的现代营销。我们今天不聊这事多稀奇,而是想把它拆开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池子的成功,首先赢在视觉上,它压根就没打算走传统温泉的养生路线,而是奔着打造一个纯粹的、让人忍不住掏手机的景观去的。 想象一下,一个直径约五米的圆形大池子,中间被一块板隔开,一半是鲜艳的红色,一半是浓郁的乳白,这视觉冲击力直接拉满。 红色那半边,染料用的是玫瑰精华,热烈奔放,水里漂着超过二十斤的干红辣椒,还有随机出场的茄子、白菜等新鲜蔬菜,甚至点缀着几个塑料红螃蟹。 而白色那边,则加入了牛奶,呈现出骨头汤般的温润感,再撒上点红枣和枸杞,这一套操作下来,一个活灵活现的“火锅”就成了。 但商家的小心思藏在细节里,辣椒特意选了辣度低的品种,就是怕刺激皮肤,两边的池水都来自同一个温泉源头,温度也稳稳地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 这说明人家的核心思路很清晰:在保证基础体验安全舒适的前提下,把所有的力气都花在视觉效果上。 所以,这事就变得很有趣了,你眼睛看到的是一锅沸腾的“火锅”,但凑近闻,闻不到辣味,反而是一股淡淡的奶香。 你的身体感受到的,也只是普通的温泉水,这种感官上的错位和反差,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娱乐体验。 说白了,这根本就是一次高效的营销,商家的初衷很实在,“图个好玩”,想让泡温泉这件事不再单调,这恰恰是把一次普通的消费,升级成了一种可以在社交圈里流通的“资本”。 这种极具话题性的设计,天然就是为拍照而生的,迅速让这里成了游客们争相奔赴的“打卡点”。 它的高明之处在于,成功地把“火锅”这个全国人民都懂的餐饮符号,嫁接到了“东北洗浴”这个深入人心的地域文化上,一下子就有了记忆点和传播的爆点,给老传统注入了年轻活力。 面对这样的创意,大家的反应也特别有意思,简直是当代消费心态的一面镜子,很多人压根不在乎功效,觉得“好玩就行了”、“开心最重要”。他们愿意为这种新奇感买单,主动放弃了对功能性的追问,纯粹将其当作一场游戏。 但另一波人就没那么洒脱了,他们的疑虑非常现实:这么多食材泡在公共池子里,卫生能保证吗?泡个辣椒澡,真能吸收什么营养?这些问题,直指一个产品最基本的功能性——安全和效用。 可事实上,无论是商家坦言的“只为营造氛围”,还是大多数游客心照不宣地以拍照为主,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在这场创意狂欢里,娱乐价值已经压倒了功能价值。 这也揭示了一个消费趋势,当一件事变得足够有趣时,它到底有没有用,似乎可以暂时放一放。 所以,哈尔滨这个“火锅温泉”绝非简单的行业内卷,它是一个精准踩中时代脉搏的商业范本。它用极致的视觉景观作为诱饵,成功引爆了社交媒体的传播链,并巧妙地站在了人们追求纯粹快乐与担忧实际功效的心理平衡木上。 这场看似“奇葩”的洗浴,最终以娱乐的名义,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商业突围。 信源:环球网2025年10月23日《游客体验东北“鸳鸯火锅”洗浴,泡有辣椒、茄子、白菜等,一半红汤一半白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