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思维不一样,11月11日他突然宣布,美国不再援助乌克兰武器了,武器

烟雨评社 2025-11-13 10:35:04

美国总统特朗普思维不一样,11月11日他突然宣布,美国不再援助乌克兰武器了,武器可以让北约国家掏钱,然后交给乌克兰使用!估计第一句,乌克兰泽连斯基心里扑通扑通的,普京高兴了,可惜下面的话让泽连斯基高兴了,这样美国可以明目张胆的给乌克兰武器了,普京估计心里想骂特朗普了! 要理解这波反转,得先搞懂美国对乌援助的现状有多关键。拜登政府到 2025 年 9 月已经搞了 72 次对乌援助,总额超 635 亿美元,小到 105 毫米炮弹,大到 “海马斯” 火箭炮,几乎撑起了乌军的半边天。 但国会早就卡着近 70 亿美元援助没放行,五角大楼也坦言库存快补不上了,特朗普选在这时候提 “让北约掏钱”,其实是戳中了美国国内的痛点 —— 纳税人对持续输血乌克兰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浓。 北约国家的援助力度确实差得远。美国一家就承担了对乌军援的 54%,德国、法国加起来才刚过 15%,不少东欧国家早把库存老武器送光了。 特朗普这招 “甩包袱” 其实早有铺垫,他之前就多次抱怨北约盟友 “搭美国便车”,这次更是直接把账算在明面上:“德国全年军费占 GDP 才 1.5%,凭什么让美国纳税人买单?” 这种逻辑在他的支持者里很有市场,毕竟美国国内还有一堆民生问题等着用钱。 但 “让北约掏钱” 只是表象,后半句 “美国明目张胆给武器” 才是关键。特朗普提名的俄乌问题特使凯洛格早就放话:“如果俄罗斯不谈判,就给乌克兰一切所需。” 这说明美国不会真的放弃乌克兰,而是想换种 “成本更低” 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让北约国家出采购资金,美国出武器库存 —— 既清空了自己的老旧装备,又能继续给乌克兰 “输血”,还不用国会批钱,简直是一举三得。 泽连斯基的心情估计像坐过山车。前阵子拜登政府刚宣布给 5 亿美元新援助,可眼看拜登 1 月就要卸任,乌克兰正担心援助断供。 特朗普前半句 “停援” 差点让他慌了神,要知道乌军现在每天要消耗上万发炮弹,没了美国补给根本撑不住。但听到后半句就踏实了,毕竟不管谁掏钱,只要武器能到前线就行,这也是他之前硬刚特朗普停火施压时最在意的底线。 普京的失望可想而知。特朗普一直宣称要 “迅速结束俄乌冲突”,甚至提名过主张 “不谈判就断援” 的凯洛格当特使,俄方本来以为能盼来转机。 结果这波操作下来,美国不仅没真停援,反而把北约绑得更紧了 —— 北约掏钱买美国武器,等于间接被拉着加大对乌支持,俄罗斯面对的压力一点没减。难怪有俄媒调侃,普京听到后半句怕是要骂出声:“这和直接援助有啥区别?” 这种 “特朗普式博弈” 其实早有先例。2025 年 4 月他就曾指责泽连斯基 “煽动性言论阻碍和平”,逼乌克兰坐回谈判桌。 这次的表态同样是把援助当筹码:既用 “停援” 压泽连斯基考虑谈判,又用 “北约掏钱” 逼盟友分担压力,还能靠 “持续援乌” 稳住国内鹰派。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柯比都不愿多评,只说 “尊重新政府政策”,显然也看透了这背后的算计。 现在北约国家的反应很微妙。德国总理朔尔茨含糊其辞说 “会考虑集体责任”,法国却直接表示 “已有援助计划不会更改”。 但不管盟友愿不愿意,美国的算盘已经摆上台面:只要武器能流向乌克兰,谁掏钱、怎么掏,都得按美国的节奏来。而对俄乌双方来说,这场由美国主导的 “援助游戏”,还得跟着特朗普的思路继续下去。 对乌克兰而言,这意味着必须以更精细的方式管控战场消耗,并主动对接欧洲的军工与财政体系;对欧洲,则是一次财政与产能的双重压力测试;对美国,军火订单与地缘战略杠杆仍在,但“政治承诺的可靠性”仍需通过更清晰的官方表述来巩固,避免每次政策放风都引发“战略转向”的误读。 信源:京报网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