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普京,俄罗斯会怎么样?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早二十多年前就说过一句戳透俄罗斯本质

烟雨评社 2025-11-18 11:37:09

没有了普京,俄罗斯会怎么样?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早二十多年前就说过一句戳透俄罗斯本质的话:“普京之后,俄罗斯大概率要掉进动荡的泥坑,这国家太依赖强人撑着,现代治理的底子压根没打牢。” 李光耀当年的判断,精准点出了俄罗斯 “强人依赖症” 的病根。1991 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短暂尝试过西方式民主,却陷入寡头干政、经济崩溃的乱局,直到普京 2000 年上台,靠着铁腕打压寡头、凝聚民族主义情绪,才把涣散的国家重新拧成一股绳。 但这种稳定是建立在个人权威之上的,而非完善的制度框架 —— 普京通过调整宪法将任期延长至 2036 年,把军权、情报权和能源控制权牢牢抓在手里,可现代治理需要的分权制衡、法治体系却始终没能建立起来。就像搭建房子只靠一根承重柱,柱体一旦晃动,整个结构都跟着不稳。 最直观的隐患藏在经济里,这也是李光耀强调 “治理底子薄弱” 的关键。俄罗斯的经济至今没摆脱对油气资源的依赖,冲突前油气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一半,即便在西方制裁下,2024 年上半年油气收入仍达到 5.698 万亿卢布,占比虽降至 30% 左右,却依然是财政的 “命门”。 这种单一结构在强人主导下尚能维持,靠着能源出口多元化和军工转产撑过制裁,可一旦权力真空出现,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国防预算已占到财政的三分之一,青年就业难、粮食减产等民生问题被战时状态暂时掩盖,继任者若拿不出提振经济的实招,民众对政权的支持基础随时可能崩塌。 权力交接的模糊性更让动荡风险陡增。普京曾表态希望下一代领导人是乌战老兵,圈内被提及的候选人各有派系背景:主管军工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代表军方势力,总理米舒斯京是技术官僚的代表,而总统助理久明因克里米亚战勋和贴身背景被视作热门。 但没有明确的继任机制,这些候选人背后的军队、安全部门、寡头集团随时可能为争夺权力撕破脸。2024 年纳瓦尔尼死于狱中后,其支持者的抗议虽被压制,却埋下了社会不满的种子,一旦权力过渡出现裂痕,这些矛盾都会借机喷发。 地方分离的暗流也从未真正平息。车臣、达吉斯坦等地区多年来靠着普京的强硬管控维持稳定,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甚至公开宣称 “只忠于普京本人”,这种个人依附关系在权力更迭后随时可能松动。 经济下行时,地方与中央的资源矛盾会更加尖锐,若中央政府失去掌控力,地方自保、甚至寻求独立的风险并非空谈。李光耀当年就看透了这一点:“俄罗斯太大,民族太多,没有强力核心就容易散架。” 外部环境的压力则会让内部动荡雪上加霜。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技术供应链断裂,融资渠道变窄,易货贸易只能解燃眉之急。一旦强人退场,西方可能加大对亲欧势力的扶持,进一步搅乱局势。 但俄罗斯庞大的军力和能源地位又让外部势力难以直接掌控,最终可能陷入 “内斗不止、外压不断” 的僵局,就像李光耀预言的 “动荡泥坑”。 现在克里姆林宫对普京的健康状况讳莫如深,流言四起本身就反映出公众对未来的不安。那些被强人权威压制的派系矛盾、经济隐患和地方问题,就像水面下的冰山,一旦失去表层的冻结力,便会浮出水面。 李光耀的话不是诅咒,而是对制度缺陷的清醒判断 —— 俄罗斯要走出 “强人依赖”,光靠铁腕不够,还需要真正夯实治理底子,可这堂必修课,他们至今还没补完。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