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日本潜艇偷袭我海军舰队、攻击航空母舰,一旦得手恐影响军民士气!网友的担忧会不会变成现实?日本敢不敢发动偷袭? 网友担心日本潜艇偷袭我国海军舰队的警惕性值得肯定,毕竟历史上日本确实有过偷袭的先例,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从来都不是多余的。 先看看日本现在的潜艇实力到底有多强。根据今年 8 月防卫装备厅发布的消息,日本正在加紧建造大鲸级潜艇的 9 号艇,单艘造价就高达 1140 亿日元,约合 7.8 亿美元。 这种潜艇排水量达到 3000 吨,用的是柴油发动机加锂离子电池的混合动力,从 4 号艇开始还换了新型发动机,配上泵喷推进和浮筏减震技术,水下静音效果比之前的苍龙级提升不少,隐蔽性大大增强。 更关键的是火力配置,艇艏 6 具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能发射 18 式重型鱼雷,还能装美制 “鱼叉” 反舰导弹,对水面舰艇的威胁不容小觑。目前大鲸级已经有 4 艘服役,还有 4 艘在建造中,按照这个速度,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规模很快可能突破 22 艘。 再看日本的军事战略转向,这两年的变化可以说是非常明显。2022 年的《国家防卫战略》已经明确从 “专守防卫” 转向 “攻防兼备”,今年的新版《防卫白皮书》更是直接把中国视作 “最大战略挑战”。 他们计划到 2032 年前构建 “七大作战能力”,核心就是发展远程攻击力量,陆上自卫队要在 2026 年部署射程 1000 到 1500 公里的岸舰导弹,2027 年还要列装高超音速滑翔弹。 海上自卫队也没闲着,正组建新型水面作战群,两艘出云级航母改装后能搭载 F-35B 舰载机,对岸对海作战半径一下就延伸到上千公里。军事专家陈虎就指出,日本擅长用渐进式的模糊操作掩盖根本性变革,高市的挑衅言论其实是战略质变的信号。 不过网友担心的 “偷袭得手”,放在现在的军事格局下有太多制约因素。日本虽然潜艇技术先进,但咱们海军的反潜体系早就今非昔比。航母编队出行时,护航的驱逐舰配备了先进的拖曳线列阵声呐,能在远距离探测到水下目标,加上反潜直升机的空中巡逻,形成了立体的监控网。 而且日本的军事行动还受美国制约,作为美日同盟的一员,真要发动偷袭这种级别的军事行动,不可能绕开美国的态度,而当前的国际局势下,美国也未必愿意看到这种直接冲突。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中国海军实力早已不是过去,舰队的反导和防空系统能形成多层次防御,即便有潜艇突破外围,也很难轻易对航母造成实质伤害。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日本历届政府在 “军事正常化” 的路上从未停步,只是步伐有快有慢,方向却始终一致。资深军事媒体人金昊就提到,部分日本政客一直想 “重新武装日本”,觉得 “周边有事” 是最好的松绑时机。 这种战略意图配上不断增强的潜艇力量,本身就是一种潜在威胁。而且潜艇作战的隐蔽性特点,决定了哪怕只有一艘突破防御,都可能造成不小的混乱,正如网友担心的,一旦出现意外,对军民士气的影响确实很大。 现在的关键不是纠结 “敢不敢”,而是要看到日本军事力量扩张和战略转向的现实。从潜艇部队的规模扩充到远程打击能力的建设,这些动作都在清晰地释放信号。 我们既要相信自身的防御体系能应对风险,也要对这种步步紧逼的军事动向保持高度警惕。毕竟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对潜在威胁掉以轻心,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