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做好最坏打算?美军司令当着全世界的面承认一个事实:一旦与中方开战,美国加州将

文人学社 2025-09-25 10:58:13

已经做好最坏打算?美军司令当着全世界的面承认一个事实:一旦与中方开战,美国加州将被夷为平地! 加州境内的格鲁曼公司工厂是美军 B-21 战略轰炸机的核心制造基地,这种具备洲际打击能力的装备被视为美军西太平洋战略威慑的关键力量。 维克特指出,中方完全掌握这类军工目标的坐标信息,冲突发生时可能成为打击对象。 除军工设施外,加州的电力系统、港口等基础设施同样处于潜在打击范围,其受损将直接影响美国西部经济运行与民生保障。 支撑这一判断的是中方远程打击能力的稳步提升。 2025 年美国显示,中国东风 - 27 高超音速导弹射程已超过 8000 公里,从中国内陆发射即可覆盖加州全域。 该导弹采用助推滑翔弹道设计,弹头在大气层边缘以 15 马赫速度飞行,可灵活变轨规避拦截,末端精度控制在 30 米以内。 这种性能让传统反导系统难以形成有效防御,美国关注全球问题科学家联盟的报告印证了这一点,其指出美军陆基中段防御系统(GMD)虽耗资 400 亿美元建成,但最近七次测试仅三次成功拦截目标,且测试均预设了目标参数,实战效能存疑。 加州的防御布局进一步凸显这种挑战。美军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部署了 GMD 系统的拦截器,但该系统设计初衷是应对朝鲜、伊朗等国的有限打击,面对具备变轨能力的高超音速武器时存在明显短板。 五角大楼作战测试与评估办公室的报告显示,现有防御系统对滑翔段弹头的探测识别率不足 40%,拦截窗口仅有数分钟,难以形成有效防护。 这种防御能力的差距,成为维克特言论的现实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维克特在表态中多次强调 “威慑失败” 这一前提。他在简报会中明确提及,美军当前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强化威慑避免冲突,而非准备应对 “最坏情况”。 这番表述与美军近年来的战略调整相呼应,2024 年五角大楼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中,将 “与中方建立危机沟通机制” 列为优先事项,全年两国军方已开展 4 次高层视频对话。 中方的立场始终清晰明确。国防部在维克特言论发布后回应时表示,中国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远程打击能力的发展完全是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 这种表态并非空泛声明,东风 - 27 的研发过程始终遵循 “自卫防御” 原则,其技术参数公开信息显示,该导弹的打击精度设计主要针对军事目标,具备精准打击能力以避免平民伤亡。 所谓 “加州将被夷为平地” 的表述,更多是对冲突后果的警示而非必然结局。 现代战争形态下,精准打击技术已能实现对特定目标的定点摧毁,而非无差别攻击。 加州作为美国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其民生设施并非军事打击的合理目标,维克特的言论本质是通过放大冲突代价,呼吁重视危机管控的重要性。 中美两国的利益交融更让冲突失去现实基础。2024 年加州与中国的贸易额达 1780 亿美元,占全美对华贸易总额的 19%,洛杉矶港处理的货物中 40% 与中国相关。 加州的半导体、航空航天等产业与中国供应链深度绑定,冲突导致的基础设施受损将直接冲击当地经济,造成数十万人失业。 这种利益联结成为遏制冲突的重要力量。 维克特的言论最终指向的是和平诉求。 他在简报会结尾强调,军事威慑的终极目的是避免战争,而非迎接战争。 这一观点与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一致,2025 年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亚太安全的讨论中,15 个成员国均呼吁中美通过对话化解分歧。 中美两国近年来建立的军事热线、危机管控工作组等机制,正成为避免误判的重要屏障。 这番引发热议的言论,褪去戏剧化解读后,实质是对战略平衡的客观认知。 它既展现了中方防御能力的提升,更凸显了冲突对双方的巨大代价。在这样的态势下,对话与合作成为唯一理性的选择,这正是维克特言论背后值得深思的深层意涵,也是维护亚太乃至全球稳定的关键所在。

0 阅读:0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