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阿富汗宣布了! 10月12日,阿富汗国防部宣布已成功完成针对巴基斯坦的“报复性行动”,作为对巴方此前空袭的回应,双方在边境超过6处地点深夜交火,造成巴军12名军人丧生。 此次交火发生在边境线超过200公里的六个战略要地,包括开伯尔山口、斯宾巴尔达克等关键通道。阿富汗部队采用"多点突袭"战术,利用夜色掩护同时发动进攻,使巴军防线首尾难顾。值得注意的是,阿方使用了新型无人机进行火力引导,这表明其作战能力正在现代化。 巴基斯坦军方证实,丧生的12名军人中包括2名军官,最严重的一起袭击发生在北瓦济里斯坦的哨所。交火持续近5小时,巴军最终出动武装直升机才击退进攻。这种持续时间和强度,远超以往边境摩擦。 阿巴边境争端源于1893年英国划定的杜兰线,这条全长2640公里的边界始终未被阿富汗政府正式承认。巴基斯坦独立后延续该边界,但阿富汗普什图族部落一直要求重划边界,使争议延续至今。 2014年北约撤军后,边境冲突逐渐升温。2021年塔利班执政后,虽与巴方有过蜜月期,但近年来因难民问题和边境管理分歧,关系急剧恶化。此次冲突是多年矛盾积累的必然结果。 印度情报部门消息显示,阿富汗此次行动可能获得外部支持。伊朗近期向阿方提供了一批边境监控设备,俄罗斯则帮助培训了山地作战部队。这些支持使阿军具备更強的边境控制能力。 巴基斯坦则得到沙特和美国的暗中支持。美方提供的实时卫星情报帮助巴军快速定位阿方火力点,沙特则承诺提供紧急军事援助。这种代理博弈使简单边境冲突复杂化。 巴基斯坦近期驱逐170万阿富汗难民的决定是冲突导火索。伊斯兰堡称这些难民中混有恐怖分子,但喀布尔指责巴方违反人道主义原则。难民遣返过程中发生的暴力事件,直接引发报复需求。 更深远的是水资源争端,巴基斯坦在边境修建的水坝被阿方指责为"水武器",影响下游农业。这种非传统安全议题与传统领土纠纷交织,加剧矛盾。 阿富汗军力在塔利班执政后发生质变。通过缴获的美制装备和外部培训,其特种部队已达到相当水平。此次作战中表现出的协同能力,远超外界预期。 巴基斯坦军力虽占优势,但主要部署在印巴边境,其西部边防部队装备相对落后,且缺乏山地作战经验。这种力量失衡促使阿方选择此时发难。 阿富汗经济困局是冲突深层原因。连续干旱导致农业歉收,鸦片禁令切断重要财源。通过制造边境危机,塔利班政府可能试图转移国内矛盾,并争取外部援助。 巴基斯坦同样面临经济危机。外汇储备不足、通胀高企,政府需要展现强硬姿态争取民意。这种"危机转嫁"逻辑,使双方都有动机保持适度紧张。 美国处于微妙境地。既想利用阿富汗制衡中俄,又不愿巴基斯坦倒向中国过深。因此其反应谨慎,仅提供情报支持而非直接介入。 中国更关注地区稳定。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经过冲突区域,任何动荡都将影响"一带一路"推进。中方可能通过外交渠道施压双方克制。 俄罗斯则乐见西方陷入新困境,阿富汗冲突可分散西方对乌克兰的注意力,因此俄方可能暗中鼓励对抗延续。 短期看,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巴方必然实施报复,阿方则誓言继续反击。这种"以牙还牙"循环难打破。 中期最可能的是"冷和平"。在国际调停下,双方或达成临时停火,但根本问题难解,低烈度摩擦将持续。 长期风险在于冲突外溢。若印度借机在克什米尔行动,伊朗在边境策应,可能形成多线危机。 冲突已造成边境平民流离失所。北瓦济里斯坦的普什图族部落首当其冲,若危机持续,可能再现难民潮。医疗资源本已紧张,战火将加剧公共卫生危机。冬季来临使形势更严峻。 联合国特使已开展斡旋,但影响力有限。伊斯兰合作组织内部存在分歧,难以形成统一立场。 最有效的调停方可能是中国。作为阿巴共同邻国,中方既有利益关切,又具调解能力。但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挑战巨大。 冲突显示现代战争形态变化。无人机、夜视装备等非对称手段,使弱势方具备挑战能力。这对传统军事优势构成新挑战。 边境管控技术重要性凸显,热成像、传感器等装备的价值在实战中得到验证,可能推动相关军贸增长。 区域经济项目严重受阻。中巴经济走廊、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等均经过冲突区,安全风险升高将影响投资信心。 边境贸易基本中断。开伯尔山口传统上是重要商路,如今成为战场,使本就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 这场边境冲突远非简单的军事摩擦,而是南亚地缘矛盾的总爆发。 当历史积怨遇上现实利益,当内部危机碰撞外部干预,阿巴边境的火光映照出整个地区的安全困境。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军事较量,而在于构建包容性地区秩序。但在此之前,硝烟可能还要持续很久。 信息来源: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在边境地区爆发激烈冲突 2025-10-12 10:30·参考消息
地位果然都是打出来的,巴基斯坦越境空袭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全世界几乎全都保持了沉默
【5评论】【7点赞】
光中晨琴
巴重新做美国的白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