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一刀砍死,连个念想都不给留。   国际奥委会这波操作,真是把“霸权”二字演绎

红楼背疏影 2025-11-27 16:34:25

直接一刀砍死,连个念想都不给留。   国际奥委会这波操作,真是把“霸权”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就因为印尼拒绝给6名以色列运动员发放签证,直接二话不说终止了与印尼所有2036年奥运申办对话,让这个为奥运梦砸下数百亿真金白银的国家,瞬间从申办热门跌落到“体育黑名单”。 印尼自2019年启动申办工作,将新首都努桑塔拉的核心区域规划为奥运场馆群,可容纳8万人的主体育场于2024年竣工,仅钢结构用量就达1.2万吨;配套建设的地铁延长线、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达230亿美元。 申办团队长期驻扎瑞士洛桑开展公关工作,仅相关费用就达12亿美元,2024年还特意承办世界体操锦标赛以积累申办经验,而该赛事正是此次签证争议的导火索。 印尼拒绝发放签证并非临时决策,而是长期坚持的外交立场。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印尼至今未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总统普拉博沃于2025年5月明确表示:“只有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国主权,两国才具备建交基础”。 加沙局势升级后,印尼国内爆发大规模民众抗议活动,雅加达行政长官明确指出:“允许以色列运动员入境,可能引发公共秩序危机”。司法部长进一步强调:“签证发放权属于主权国家核心权力,体育组织无权干预”。 国际奥委会的强硬回应存在明显双重标准,以色列体操协会率先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申诉,法庭明确裁定“签证事务属国家主权范畴,仲裁机构无权干预”。 但国际奥委会随后发布禁令,不仅终止与印尼的申办对话,还建议全球体育组织暂停在印尼举办赛事。 对比2024年沙特承办拳击世锦赛时拒绝向以色列运动员发放签证的事件,国际奥委会仅表达遗憾,未采取任何制裁措施,两者差异的核心在于沙特是西方石油盟友,而印尼坚持对以色列的外交立场。 1980年美国牵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47个参赛国中65个国家缺席,国际奥委会未对美国采取任何处罚措施;1984年苏联阵营报复性抵制洛杉矶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同样未予追责。 南非因种族隔离政策被禁赛30年,但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仍正常举办奥运会。显然,国际奥委会的规则执行始终围绕西方地缘利益,对西方阵营的违规行为纵容,对非西方小国则严格追责。 欧洲奥委会34个成员中,28个与以色列签署体育合作协议;国际奥委会赞助榜单前十的企业中,可口可乐、维萨等6家欧美企业长期为以色列体育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2023年以色列申办2030年青奥会时,场馆建设进度仅达40%,却仍获得候选资格,当时已有媒体指出其“因西方阵营支持获得候选资格”。 印尼的出局使其他申办国获得竞争优势,卡塔尔此前表示,其奥运场馆设施完工率达95%,2022年世界杯卢赛尔体育场可直接改造为奥运主赛场;印度已投入70亿美元用于场馆建设,并承诺为所有参赛国运动员提供免签待遇;土耳其联合阿塞拜疆以“地缘安全”为核心卖点申办。 国际奥委会的制裁客观上为这些亲西方的申办国清除了主要竞争对手。 印尼的损失不仅限于经济层面,更动摇了发展中国家的申办信心。已建成的奥运场馆日均维护费用达200万美元,因奥运申办终止,地铁延长线周边地价大幅下跌,国内20余个配套基建项目陷入停滞。 更关键的是,国际奥委会的此次操作向发展中国家传递出明确信号:申办奥运会需优先妥协外交立场以契合西方要求。 这让巴西、阿根廷等潜在申办国产生顾虑,担忧与西方阵营产生分歧时会遭遇同类制裁。 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12个穆斯林国家公开支持印尼,批评国际奥委会“将体育工具化”;东盟秘书长发表声明,呼吁“尊重主权国家的外交决策”。 而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保持沉默,法国总统马克龙仅委婉劝说印尼“采取灵活策略”,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政策避而不谈。这种分歧可能导致未来奥运申办的政治化倾向加剧,使中小国家要么妥协立场,要么放弃申办。 从局势发展趋势看,可能出现三类变化。 其一,印尼或联合穆斯林国家发起“非国际奥委会认证赛事”,参考历史上不结盟国家体育运动会模式,分流奥运赛事影响力; 其二,国际奥委会可能修订申办规则,将“保障所有参赛国运动员入境”列为硬性条款,进一步强化对申办国的立场约束; 其三,卡塔尔或印度大概率成为最终赢家,卡塔尔的石油资源与印度的人口市场均符合西方阵营利益诉求。 国际奥委会的此次操作虽维护了其规则权威性,却严重损害自身公信力。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商业化转型后,奥运赛事已成为盈利载体,2024年巴黎奥运会收入达130亿欧元,国际奥委会从中抽取20%分成。 但当体育组织彻底沦为西方地缘博弈工具,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与尊严,终将引发反噬。印尼的奥运申办失败案例,会让更多国家重新评估申办价值——若需以放弃外交立场为代价换取举办权,部分国家可能选择退出这一博弈。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