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特朗普与咱们的贸易战突然熄火了,原来不是美国政府认输了,而

红楼背疏影 2025-11-27 17:53:55

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特朗普与咱们的贸易战突然熄火了,原来不是美国政府认输了,而是美国的资本不愿意了。 2025年7月美国贸易逆差飙至783亿美元,创年内新高,这一现象清晰表明,特朗普掀起的贸易战并非“打不动了”,而是背后的资本势力按下了暂停键。那些曾支持贸易战的大财团、行业协会集体转向,以实际经济损失倒逼政府政策调整,这才是核心原因。 将贸易战降温归因为美国政府“认输”,显然偏离了核心逻辑。美国商务部10月数据显示,其对华出口在暂停部分关税后环比增长8.2%,但政府公开表态仍坚持“对华强硬立场”。 这种“言行不一”的背后,是美国资本集团近一年来密集的游说行动——2024年至2025年,美国商会等机构针对对华关税的游说次数达147次,较前两年翻了三倍。 美国大豆协会的态度转变具有代表性。2018年特朗普发起贸易战时,该协会曾表态“支持对华施压”,但2025年公布的行业报告显示,持续加税导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从2017年的3600万吨降至2024年的890万吨,同期巴西大豆对华出口增长210%。 倒逼政府转向的不仅是农业领域,科技巨头的施压影响力更为显著。苹果公司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受对华关税影响,iPhone在华售价较本土高出18%,销量同比下滑22%,直接导致公司营收减少127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苹果供应链中37%的核心零部件来自中国,加税使零部件成本上涨9%。 在此压力下,苹果CEO库克2025年先后5次会见美国贸易代表,并联合微软、英特尔等20家科技企业成立“对华贸易公平联盟”,明确要求取消电子设备关税。 从历史维度看,资本从来都是美国贸易政策的“隐形操盘手”。上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中,美国汽车行业因对日加税导致成本飙升,通用、福特等企业股价半年内下跌40%,最终资本游说国会暂停加税。 如今的场景如出一辙,只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产业链地位,让美国资本的利益绑定更深——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有12.3万家企业依赖对华进出口,涉及就业岗位超280万个。 经济数据的警示让资本转向更具合理性,2025年一季度,美国贸易逆差拖累GDP增长4.61个百分点,通胀率一度突破6.8%,且对华加税商品中83%的关税成本最终转嫁至美国消费者。 美联储报告指出,若持续加税,2025年美国核心通胀率将突破7%。对此,美国商会发布公开信明确表示:“继续贸易战并非对华施压,而是对美国经济的自残。” 特朗普政府原本意图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但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给出了明确警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半导体企业对华出口额减少43%,韩国、荷兰企业趁机抢占市场,台积电在华市场份额从38%升至52%。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公开表示:“加税导致我们失去全球最大芯片市场,却让竞争对手获利。” 艾奥瓦州参议员格拉斯利原本是对华强硬派,2025年却牵头提交《降低民生商品关税法案》,而该州正是美国大豆主产区,其竞选经费中35%来自农业集团。 一个细节值得关注:2025年9月美国取消的128项对华加税商品中,80%属于美国资本密集布局领域。 以新能源汽车电池为例,美国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若被加税,每辆车成本将增加1.2万美元,而取消关税后,特斯拉在华销量当月增长34%。 需要明确的是,资本主导的贸易战“熄火”不代表彻底终结,而是转向更隐蔽的“精准打击”。2025年10月,美国升级对中国5G设备限制的同时,取消了家具、服装等民生商品关税。 这种“选择性施压”策略,本质是资本“保利润”与政府“保霸权”的平衡——放弃对自身利益损害较大的领域,集中力量打压中国高端产业。 从后续趋势看,这种“资本主导的贸易缓和”将成为常态。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资本无法承受彻底脱钩的代价;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仍会试图通过技术封锁、盟友围堵等方式遏制中国发展。 这种“斗而不破”的格局中,资本的逐利性会成为缓解贸易摩擦的重要缓冲,但也会让高端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 特朗普的态度转变同样值得关注,2025年集会活动中,他提及“对华贸易”的次数减少60%,转而频繁强调“助力美国企业重返中国市场”。 这种话术调整,本质是对资本诉求的妥协——无论是2024年大选还是后续政治布局,他均需依赖大财团支持。 美国贸易战“熄火”并非政府“认输”,而是资本逐利本性的必然结果。在全球化深度融合背景下,美国资本已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脱钩断链”仅为政客口号。 一旦触及资本核心利益,即便强硬的贸易政策也必将调整。这种资本与政府的博弈,仍将在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中反复出现。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