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德云社的创始元老徐德亮对郭德纲说:“一场商演,你拿40万,分150我元,这是打发要饭的吗?”郭德纲回了他一句话。可是没多久,徐德亮就做了一件轰动相声界的事情。 郭德纲坐在沙发上,手指夹着烟,缓缓开口:“德云社按贡献分账,你这场就值这个数。” 一句话让徐德亮红了眼,两人的矛盾从这刻起,彻底摆上了台面,再也无法调和。 这矛盾并非突然爆发,早在徐德亮 2006 年正式加入德云社时,就已埋下伏笔。 当时德云社刚火,郭德纲想沿用 “人情化” 管理,演员待遇多凭口头约定,没明确制度。 徐德亮刚辞掉月薪过万的 IT 工作,满心期待能按能力拿报酬,却发现薪资体系模糊。 他曾找郭德纲提建议,希望制定明确的分成制度,按演出场次、节目热度核算酬劳。 郭德纲却觉得 “都是自己人,没必要算那么细”,还劝他 “先把相声说好,钱以后再说”。 徐德亮虽没再坚持,心里却犯了嘀咕,觉得这种模糊的方式,早晚会出问题。 2007 年,张文顺身体变差,徐德亮接手部分管理工作,矛盾开始逐渐显现。 他按自己的想法制定演员考勤表,要求迟到早退扣绩效,还规范节目审核流程。 可郭德纲觉得这太死板,好几次演员迟到,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按制度处罚。 徐德亮找他理论,说 “制度定了就得执行,不然没法服众”。 郭德纲却反驳:“都是一起打拼的兄弟,偶尔松懈下,没必要这么较真。” 两人理念不合,吵了好几回,徐德亮觉得自己的管理被架空,心里渐渐有了不满。 更让他在意的是,自己创作的《进化论》《批聊斋》成了德云社热门节目,商演总安排这两个段子。 他觉得这些作品带动了票房,理应在分成上有所体现,可每次提涨薪,都被郭德纲以 “社团开销大” 为由拒绝。 有次小剧场演出后,徐德亮想多要 50 元出场费,说自己既表演又管后台,该多拿点。 郭德纲没同意,说 “所有人都按统一标准,给你特例,别人该有意见了”。 徐德亮心里委屈,觉得自己的额外付出没被看见,可看着德云社红火的势头,还是忍了下来。 2008 年,徐德亮贷款在北京买房,每月要还几千房贷,经济压力一下大了起来。 他再次找郭德纲谈分成,希望商演能多分点,还拿出自己整理的演出数据,证明自己的节目受欢迎。 郭德纲却还是那套说辞:“现在商演看着挣钱,可场租、宣传、徒弟食宿哪样不花钱?再等等。” 徐德亮不信,觉得德云社火了这么久,不可能没利润,认定是郭德纲不想多给。 直到那场 40 万收入的商演,他只拿到 150 元,积压的不满彻底爆发,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徐德亮指责郭德纲 “抠门”“不尊重元老”,说自己从 1995 年就帮着做事,不该受这待遇。 郭德纲则反驳,说徐德亮 “能力配不上野心”,好多商演是冲自己来的,他的节目没那么大号召力。 吵到最后,徐德亮撂下狠话:“这德云社,我待不下去了!”没过多久,他就宣布退出德云社,还带走了老演员王文林,对外直言 “与郭德纲理念不合,待遇不公”。 郭德纲也不甘示弱,在演出时隐晦回应,说 “有些人觉得自己了不起,忘了当初是谁带他入行”。 两人彻底撕破脸,矛盾成了相声圈热议的话题,各有支持者,吵得不可开交。 徐德亮离开后,觉得自己能凭 “文化相声” 另起炉灶,创办了 “海淀相声俱乐部”。 可没了德云社的平台,他的节目受众有限,加上资金不足,俱乐部撑了两年就停办了。 他后来反思,觉得当时的矛盾,既有待遇问题,也有自己太急躁的原因,没体谅德云社初期的难处。 郭德纲后来也在采访中提过,说当初的分成制度确实不完善,后来德云社也做了调整。 但两人的矛盾,终究没能化解,从此再无交集,各自在相声领域走着不同的路。 2010 年起,徐德亮转向文字创作,出版《徐德亮说相声》《相声的前世今生》等书籍。 他还参与编剧工作,把传统相声元素融入电视剧剧本,虽没大火,却也稳步发展。 主要信源:(搜狐娱乐——曝徐德亮曾遭郭德纲武力威胁 王文林被陷盗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