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称,“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奇怪的悖论中,在国际上中国看似强大, 但在国内,人们对经济和个人前景暗淡的绝望感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自己成了一个痴迷于世界大国地位和击败美国的国家牺牲品,无从发声。”老实说,这一段话表面上看似乎还挺有道理,但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完全是舆论战的拙劣手段。 老实说,这一段话表面上看似乎还挺有道理,但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完全是舆论战的拙劣手段。 先说说经济这块,哪来的“暗淡”?毕马威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比去年还高了0.4个百分点,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眼看着就能顺利完成。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涨了6.2%,制造业和基建投资都在回升,国家投放的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正在发挥作用。消费市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涨了4.5%,大家网上购物的热情一点没减,网上零售额直接涨了9.8%。中秋国庆假期的旅游、餐饮火得不行,“双十一”促销又带动一波消费,这样的经济表现怎么能叫暗淡? 再看大家最关心的民生保障,国家可是一直没停过发力。2025年医保新政策一堆福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去年就覆盖了2.38亿人次,减少群众垫付近2000亿元,今年还在扩大跨省共济的范围。 长期护理保险已经覆盖1.8亿人,260多万失能老人能享受待遇,以后还要建成全民覆盖的独立险种。连辅助生殖技术都纳入了医保,去年就惠及超100万人次,三分之一的地区生育津贴能直接发给女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存3.87万亿元,收支平衡还有结余,看病越来越方便、负担越来越轻,这哪是绝望感? 普通人的个人前景更是谈不上暗淡,现在青年创业有补贴,技能培训有支持,制造业升级、新能源、数字经济这些领域都在招人。 很多年轻人要么自己开网店、做自媒体,要么进高新技术企业,收入渠道比以前多太多了。国家还在推进共同富裕,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越建越好,就业机会也在增加。前三季度对非美市场出口增长12.6%,很多企业接到了新订单,工人工资也跟着稳中有升,大家都在忙着搞钱过日子,谁有空绝望? 说“无从发声”更是离谱。现在网上政务留言板、城市留言板到处都是,老百姓有意见、有建议能直接提。很多地方搞政策听证会,都会邀请普通市民、商户参加,大家的想法能直接传到相关部门。就说医保政策调整,国家医保局会公开征求意见,很多网友的建议都被采纳了。社区里有议事会,工作上有职工代表大会,真有问题大家都会说,怎么可能无从发声? 纽约时报所谓的“悖论”,根本就是自己臆想出来的。中国的国际强大,从来不是靠牺牲老百姓利益换来的。恰恰相反,国家强大了,才能有更多资源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经济增长让大家收入提高,国际影响力提升让中国人走到哪都更有底气,这两者根本是相辅相成的。 那些说“绝望感无处不在”的人,要么是没看到中国的真实情况,要么是故意睁眼说瞎话。普通中国人的日子,是一步一个脚印往好里走的。可能大家会有压力,会有烦恼,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毕竟医保越来越全、收入越来越稳、发展机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让人绝望?纽约时报要是真关心中国人的生活,不如派记者来中国的大街小巷走走,跟菜市场的摊主、写字楼的上班族、创业的年轻人聊聊,别坐在办公室里编故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