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祺怎么就没有参与九子夺嫡?实际上大家都不争,他也没有机会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

亨克孤独 2025-11-21 18:44:14

胤祺怎么就没有参与九子夺嫡?实际上大家都不争,他也没有机会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最小的皇子是十四阿哥胤禵,就是在他前面还有五个皇子没有参与争储。五个皇子中,老六胤祚和老十一都是因为早夭之故,死得早也就没有机会。   剩下的三个是老五胤祺、老七胤祐和老十二胤祹。这三位能在那场血雨腥风的夺嫡大战中置身事外,可不是运气好,而是从根儿上就没具备争储的条件,就算想争,也根本没那个门路和底气。   老五胤祺没参与,其实从他小时候的教养就定了调。他虽然是宜妃所生,亲弟弟就是后来八爷党的核心九阿哥胤禟,但他从小就被康熙送到嫡母孝惠章皇后宫里抚养。   这位皇后一辈子不争不抢,眼里只有安稳度日,从没掺和过后宫和朝堂的纷争,胤祺跟着她长大,学来的全是“凡事退让”的处世之道。他性格敦厚,说话做事都透着股实诚劲儿,不像其他兄弟那样会算计、会拉拢人。   更关键的是康熙也没把他往储君方向培养,从没给过他什么核心的军政差事,既没让他管过六部要务,也没派他出去带兵打仗,手里没权没势,就算想争,也没那个资本撬动局面。   看着大哥被圈禁、太子两立两废、八弟被父皇斥责,胤祺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皇位之争就是个烧人的火坑,自己凑上去纯属自寻死路,还不如安安分分做个王爷。   老七胤祐的情况更现实,他天生就少了争储的硬条件。他打小就有腿疾,行动不太方便,放在古代,一个连日常出行都得格外留意的皇子,怎么可能执掌天下?别说康熙不会把江山交给一个身体有缺陷的儿子,就算他自己有野心,朝臣们也不会信服,其他皇子更不会把他当成对手。   但胤祐也挺明白自己的定位,不纠结于得不到的东西,反而踏实做事。康熙让他管过旗务,他就兢兢业业把差事办得妥妥帖帖,从不搞结党营私那一套。他心里清楚,自己就算再努力,也跨不过身体的坎儿,与其在夺嫡漩涡里挣扎,不如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凭本事换个安稳晚年,至少不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老十二胤祹则是把“不掺和”刻进了骨子里,这多亏了他的养母苏麻喇姑。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身边的人,见惯了宫廷斗争的残酷,她教给胤祹的不是如何争权夺利,而是低调、谨慎、守本分。   胤祹的生母位分不高,没什么家族势力撑腰,他自己也从没表现出半点觊觎皇位的心思。康熙晚年让他管过内务府,还让他主持过皇家丧仪,这些差事看着体面,却没什么实权,也不会让他卷入派系斗争。   他看着兄弟们为了皇位斗得你死我活,今天你弹劾我,明天我构陷你,心里半点波澜都没有,始终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就算有人想拉拢他,他也一概婉拒,既不得罪这个,也不亲近那个,就这么稳稳地站在漩涡之外。   其实这三位皇子心里都门儿清,九子夺嫡那场面有多惨烈,稍微站错队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当时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十四爷党势均力敌,互相倾轧,连康熙都头疼不已,他们这些没背景、没实力、没野心的皇子,就算硬挤进去,也不过是别人手里的棋子,迟早会被牺牲掉。   而且康熙对争储的皇子打压得厉害,今天宠这个,明天贬那个,没人能摸准他的心思,与其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争一个不确定的位置,不如安安分分做好自己的事,保命要紧。   说到底,他们没参与夺嫡,既是主观上不想争,更是客观上没机会。就算其他皇子都不争了,他们也未必能得到皇位,因为从出生、教养到自身条件,都没给他们铺就争储的路。康熙心里早就有自己的考量,储君之位从来就没在他们身上打过主意。而他们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才选择了明哲保身,最后反而都得以善终,比起那些争来斗去最后落得悲惨下场的兄弟,也算是另一种幸运了。  

0 阅读:35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