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越南网民发帖感慨:原以为高市那番话只会点燃中国本土网友的怒火,没想到“翻旧账

史鉴奇谈 2025-11-27 11:15:48

一位越南网民发帖感慨:原以为高市那番话只会点燃中国本土网友的怒火,没想到“翻旧账”的竟是一整片东南亚华人圈——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但凡有华裔的地方,口径出奇一致:总算等到算总账的这一天。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后迅速南下,铁蹄很快踏遍东南亚。当时的东南亚华人,既面临着日军的野蛮侵略,又因坚定支持中国抗战而成为重点迫害对象。   在菲律宾,日军攻占马尼拉后,以“通敌”为由大肆搜捕华人,仅1942年2月的“大检举”就逮捕了数千名华人,不少人被折磨致死或直接处决。那些侥幸存活的华人,也被迫在日军的刺刀下从事苦役,修建军事工事,许多人再也没能回到家人身边。   马来西亚的情况同样惨烈,日军占领期间,推行“以华制华”的恶毒策略,组建傀儡组织控制华人社会,同时对反抗者进行残酷镇压。怡保的华人矿场被日军强行接管,矿工们沦为奴隶,在恶劣的条件下没日没夜地劳作,饿死累死的不计其数。   印尼的望加锡大屠杀更是成为华人心中永远的痛,1946年日军撤离前夕,对当地华人展开疯狂报复,焚烧华人街区,屠杀无辜平民,鲜血染红了望加锡的海岸。   除了生命的摧残,日军对东南亚华人的经济掠夺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们强制发行军用票,用毫无价值的纸片抢走华人辛苦积攒的财富,各大城市的华人金铺、银行被洗劫一空。   在新加坡,日军成立“昭南特别市”,对华人征收沉重的“奉纳金”,稍有反抗就施以酷刑。那些世代经营的商铺、工厂,要么被日军直接没收,要么被压榨到破产倒闭。   更让人无法原谅的是,日军还试图摧毁华人的文化根基,关闭华人学校,禁止使用中文,逼迫华人改用日语姓名,妄图抹去华人的身份认同。但即便在这样的高压下,东南亚华人依然没有屈服。   菲律宾华人组织“华侨抗日支队”,在吕宋岛的丛林里与日军展开游击战;马来西亚华人成立“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多次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和军事设施;印尼华人也积极参与反日斗争,用各种方式支援盟军。   这些抗日英雄的事迹,一代代在华人家庭中传承,成为维系族群认同的重要纽带。如今,高市早苗之流试图淡化甚至美化侵略历史,无疑是在触碰这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记忆底线。   在菲律宾马尼拉的华侨抗日烈士纪念碑前,每年都有华人带着孩子前来祭奠,讲述当年烈士们的英勇事迹。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华人博物馆里,日军侵略时期的文物静静陈列,无声地诉说着那段黑暗的历史。   这些举动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防止悲剧重演。东南亚华人清楚地知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对侵略历史的任何美化和模糊,都是对无数遇难者的亵渎。   当高市早苗们在日本国内发表不当言论时,他们或许没意识到,在东南亚的华人社区里,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本血泪账。这本账记录着祖辈的苦难,也记录着华人的抗争与坚韧。   如今,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东南亚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历史的认知也更加清晰。他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用事实和记忆对抗着历史修正主义的歪风。   高市早苗的言论意外点燃了这片怒火,其实从根源上说,这不是意外,而是历史记忆的必然回响。当侵略的伤痕还深深烙印在族群的集体记忆中,任何试图掩盖历史的行为,都会引发最强烈的反弹。   东南亚华人圈的口径一致,本质上是对历史真相的坚守,是对遇难先辈的告慰。他们用这种方式告诉世界,有些历史永远不能忘记,有些账早晚要算清楚,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让和平真正扎根在这片曾饱受苦难的土地上。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