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到中国!”在被中

千浅挽星星 2025-11-27 22:18:53

[微风]“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到中国!”在被中国收养40年后,日本遗孤赵连栋在踏上日本国土的那一刻,对自己的养父说出了这样让人心寒的话   1945 年冬天,当时日本战败后,不少日军在溃逃时选择抛妻弃子,以便轻装逃命,在哈尔滨,零下三十多度的极寒天气里,一个日本男童被遗弃在街头的垃圾堆旁。   这个孩子衣衫单薄,身上满是冻疮,只能本能地翻找残羹冷炙充饥,眼神里满是惊恐。他原本的日本名字是野板祥三,却被亲生父母当作累赘抛弃。   赵凤祥与李秀荣夫妇当时正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路过垃圾堆时发现了这个孩子,起初,他们听到孩子嘴里说着日语,知道他是日本侵略者的后代,心中生出厌恶,本能地转头离开,不愿与他有任何牵扯。   但走了一段路后,夫妇俩始终放不下那个孩子冻得青紫的脸庞,深知如果没人救助,他根本挺不过那个寒冷的夜晚,最终,中国百姓骨子里的良善战胜了民族仇恨,赵凤祥夫妇折返回去,将已经半僵的孩子抱回了家,并给他取了中国名字赵连栋。 收养赵连栋的决定,让这对普通夫妇承受了巨大的代价,在那个敏感的年代,收养敌国的孩子需要面对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和巨大的社会压力。   为了隐瞒赵连栋的日本身份,赵家夫妇不仅细心照顾他的生活,为他擦洗烂疮、喂饭穿衣,还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活,赵连栋到了上学的年纪,因为改不掉的日本腔调,遭到同学的排挤和辱骂,最终只能辍学在家。   更严重的后果发生在李秀荣身上,邻居发现了赵连栋的日本人身份后,将积压的国仇家恨宣泄在赵家身上。   一次冲突中,已经怀有七个月身孕的李秀荣为了保护养子,被邻居粗暴推倒。这次意外让她失去了腹中的亲骨肉,并且永久丧失了生育能力,为了给赵连栋一个安稳的成长环境,赵凤祥夫妇忍痛离开了熟悉的家乡,举家搬迁到河北吴桥县的农村,隐姓埋名生活。   即便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赵凤祥夫妇依然对赵连栋视如己出,他们供赵连栋读书,后来还帮他在天津机械厂找到了工作,赵连栋长大后娶妻生子,先后有了五个孩子,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已经彻底融入中国的幸福家庭。   但鲜有人知,赵连栋的内心深处,始终将日本视为自己的 “家”,即便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这种想法也没有改变。   20 世纪 70 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赵连栋寻亲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李秀荣虽然内心不舍,但依然选择支持他去日本寻找亲生父母,之后,赵连栋前往日本,成功找到了当年曾是军官的亲生父亲。   第一次从日本探亲回到中国时,李秀荣和赵连芹就察觉到了赵连栋的变化,他对养父母变得客气而疏离,仿佛刻意与中国的一切划清界限。   没过多久,赵连栋便变卖了在中国的家产,带着妻子和五个孩子举家迁往日本,临行前,他嘴上说着不会忘记养育之恩,但离开的态度十分坚决。   到了日本后,赵连栋彻底切断了与中国养父母的联系,他不仅悉心侍奉当年抛弃他的亲生父亲,还不再与李秀荣、赵连芹互通书信或电话,即便后来李秀荣因脑溢血瘫痪在床,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赵连栋也从未主动问候过一句。   直到赵连芹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拨通越洋电话,才得到了赵连栋关于 “血统” 与 “祖国” 的强硬回应,在他的认知里,养育他四十年、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的恩情,在踏上日本国土的那一刻,就成了可以丢弃的过往。   最终,李秀荣老人在遗憾与寒心中离世,直到咽气前,她手里还攥着赵连栋的照片,却始终没能等到他的一句问候,更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   1945 年哈尔滨那个寒冷的冬天,李秀荣夫妇用善意温暖了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而半个多世纪后,这个被拯救的生命,却用冰冷的态度回应了这份跨越国籍的养育之情。   信源:看看新闻纪录片《故乡是异乡》揭露日军侵华的跨国伤痕

0 阅读:56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