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要让中国更换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目的何在? 10月15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举行发布会,在发布会上,贝森特点名指责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是一个无理和难缠的角色。 现在中方的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副部长是一位十分有能力的人,办事果断有魄力,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谈判专家。 10 月 15 日贝森特那场发布会,明着是骂李成钢副部长 “无理难缠”,实则满肚子算计 —— 这哪是对人有意见,分明是美国在中美贸易谈判里占不到便宜,急着要换个好拿捏的对手。 说白了,李成钢副部长越是果断强硬、守得住底线,美国就越坐不住,逼换代表不过是他们黔驴技穷的老把戏。先得戳破美国的谎言,贝森特说李成钢 “不请自到”“非常无礼”,这纯属颠倒黑白。 商务部早就说了,8 月底李成钢去华盛顿,是按两国元首的共识去沟通的,专门谈美方对造船业搞 301 调查的事,明明是带着诚意去解决问题,结果美方自己态度消极,非要搞限制措施,中方没办法才反制,对涉美船舶收特别港务费。这哪是中方无理?分明是美国想单方面卡我们脖子,被怼回去了就恼羞成怒。 美国真正的心思,是李成钢太懂怎么对付他们的套路,让他们捞不到好处。就说今年 5 月日内瓦会谈吧,本来双方说好美方取消 91% 的对华加征关税,中方也相应取消反制关税,结果没过几个月,美国就出尔反尔。 4 月份又搞所谓 “对等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 34% 的税,还额外加征 50% 的反制关税。这种出尔反尔的事,换别人可能还会被他们绕进去,但李成钢不吃这一套,直接拿协议条款说话,逼得美方没法含糊其辞。 最让美国上火的,是李成钢在关键领域寸步不让,断了他们用贸易卡中国脖子的念想。10 月 9 号中方出台稀土技术出口管制,这一下戳中了美国的痛处 —— 欧盟 70% 的稀土都从中国进口,就算是那些所谓的 “次级产品供应商”,根子上还得靠中国的原材料。 美国急着拉 G7 盟友搞联合应对,可贝森特自己也心虚,只能嘴硬说 “中国鞭长莫及”。这背后,肯定是李成钢在谈判中把话说死了:稀土管制是国际惯例,要谈可以,先把你们加的关税、搞的技术封锁撤了。美国拿不到好处,就只能拿谈判代表撒气。 更露骨的是,美国想通过换代表打乱中方节奏,好趁机抢利益。他们这招可不是第一次用,今年 6 月就逼荷兰政府,说安世半导体想从美国实体清单里拿豁免,就得把中国籍 CEO 换掉。 现在对李成钢来这一套,本质上是一样的:觉得李成钢把中方的底线和策略摸得太透,双方博弈这么久,美国没占到便宜,换个新代表,中方就得重新适应,美国说不定能钻空子。 就像以前中美大使级会谈,美方故意派非大使级代表,想降低级别打乱中方节奏,都是一个路子。 美国嘴上骂着李成钢 “难缠”,心里其实怕的是他手里的实锤数据。美方总炒作 “中方没履行第一阶段协议”,可 2024 年中方光知识产权执法就查了近 67.5 万件案子,其中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的就有 4.39 万件,比往年还多。 李成钢谈判时直接把这些数据拍在桌上,反问美方:我们履约了,你们承诺的取消关税怎么没兑现?反而搞出 “1202 半导体措施”,24 种设备设限,连其他国家的产品都不让卖给中国。这种时候美国理亏,只能回避问题,转而攻击谈判代表。 说到底,美国逼换代表是因为自己经济压力大,想靠贸易讹诈救急。特朗普都承认 “现在就处于贸易战之中”,还说靠 100% 关税 “保护自己”,可实际上美方加税反而推高了自己的通胀,造船业的限制措施不仅让中国受损,还搞乱了全球航运,美国港口的就业和竞争力都受了影响。 他们急着让中国在稀土、农产品采购上让步,可李成钢不吃 “威胁恐吓” 那一套,贝森特没办法,才想出 “逼换代表” 这招,妄图找个能被他们的关税豁免诱饵打动的对手。 但美国打错了算盘,中国的谈判代表不是随便换的,更不是看美国脸色选的。李成钢的 “难缠”,本质上是对国家利益的坚守,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反击。 中方早就亮明态度了,谈判得讲平等尊重,不是你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美国要是真有诚意,就该把加的关税撤了,别再搞技术封锁,而不是在谈判代表身上耍小聪明。 这么多年中美打交道的经验早证明了,对付美国的讹诈,就得有李成钢这样的硬骨头。你退一步,他们就敢进十步;你守得住底线,他们才有可能坐下来好好谈。美国想靠逼换代表占便宜,纯粹是白日做梦,除了暴露自己理亏技穷,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今天空仓了,下周继续加油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