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抛弃了俄罗斯?俄专家抱怨中国在俄乌保持中立,不仅暗示普京或许会和美国结盟,还表示不能只依靠中国,那么现在看来俄罗斯是真委屈,还是打不赢急眼了? 西涅夫的抱怨并非空穴来风。他在莫斯科的一场闭门研讨会上提到,中国始终不承认俄罗斯对乌东四州的 “并入”,也拒绝提供军事援助,在联合国投票中多次投下弃权票,这些都让俄罗斯 “感到孤立”。他甚至翻出旧账,说 2023 年俄乌交换战俘时,中国企业还在按正常流程对乌出口非致命性物资,“这不符合盟友该有的姿态”。 可翻开同期的中俄合作清单,却能看到另一番景象。2023 年 5 月,就在西涅夫开始公开表达不满时,俄罗斯刚敲定开放海参崴港口给中国用于国内贸易转运。 这个曾被俄罗斯死死攥在手里的远东要地,此前从未对外国开放过此类权限,而开放后仅一年,通过该港口的中国东北货物量就翻了三倍,直接帮俄罗斯盘活了远东物流。 能源领域的合作更是突破以往。俄罗斯一直对西伯利亚 2 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态度谨慎,这个规划十年的项目因各种原因迟迟未动,却在 2025 年 9 月突然签约,计划 2030 年前实现年输气量 500 亿立方米。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还主动上调了西伯利亚 1 号管道的供气量至 440 亿立方米,要知道,这可是他们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丢失后,最核心的能源资产。 贸易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2 年中俄贸易额还只有 1900 亿美元,到 2024 年已飙升至 2400 亿美元,其中人民币结算比例从不足 50% 暴涨到 95% 以上。 俄罗斯银行的人民币存款量跟着翻了五倍,成了他们规避西方制裁的 “避风港”。2023 年 11 月,俄罗斯更是签下 12 年内对华供应 7000 万吨粮食的大单,把新陆上粮食走廊从规划变成了现实,这在冲突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让步。 连俄罗斯传统的 “后院” 也在向中国敞开。规划了 20 多年的中吉乌铁路,一直因俄罗斯反对而搁浅,2022 年 5 月俄罗斯突然撤回反对,2025 年工程已进入实质阶段。 在中亚和独联体国家,中国投资 2025 年突破 128 亿美元,较冲突前翻了一倍,而这背后正是俄罗斯态度的转变 —— 从警惕到公开欢迎中国参与区域合作。 有意思的是,西涅夫口中 “可能的美俄结盟”,在现实中并无根基。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不久前还痛批《纽约时报》“美俄联合孤立中国” 的说法是 “石器时代的思维”,强调 “中国永远不会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普京在 2025 年上合峰会上更是明确支持中国的和平倡议,在台湾问题上重申一个中国原则。 现在再看西涅夫的抱怨,更像是一种复杂心态的流露。俄罗斯既需要中国的市场、资金和技术来顶住西方制裁,又对中国的中立立场心存芥蒂。可那些开放的港口、加速的管道、增长的贸易额都在说明,中俄合作早已超越简单的 “站队”,变成了实打实的利益共生。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