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争,只要荷兰没道歉认错,没把安世半导体完好无损的还给中企,那么我们就输了。理由很简单,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100%的全资子公司,荷兰所谓的强制接管,就是明抢。 2018 年,安世半导体还是恩智浦旗下背着债务的边缘部门,市场份额在行业里排不上号。闻泰科技看中它的车规级芯片技术,分两步砸下 36 亿美元,先花 27 亿美元买下 75.86% 股权帮其还债,又在 2019 年追加 15 亿美元拿下剩余股份,最终实现 100% 控股。 收购后,闻泰把 70% 的产能转移到东莞工厂,注入资金清理债务,硬生生把这家亏损企业打造成全球第三大功率半导体厂商,2024 年更是实现零负债,车规级芯片市场占有率冲到全球第二。 转折点出在 2025 年 9 月。美国商务部升级管制,把中资控股的海外子公司纳入穿透式审查。第二天,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曼斯就援引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对安世全球 30 个实体下手,冻结控制权长达一年。 10 月 1 日,荷兰企业法庭快速批复,直接暂停中国籍 CEO 张学政的职务,将闻泰 99% 的股权托管给本地公司,只留 1 股象征性股份,整个过程没提前通知中方,也没出示充分证据。 消息传来,闻泰科技股价应声下跌,但中方的反击来得更快。10 月 4 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安世中国子公司实施出口管制,禁止成品芯片出境。占地 86 万平方英尺的东莞组装线随即停摆,原本供应大众、宝马、奥迪的芯片瞬间断供。 欧洲汽车业立马陷入恐慌,安世的芯片库存本就紧张,这下库存只够支撑几周,大众生产线开始减速,宝马和奥迪直接拉响仓库警报,博世集团在 10 月 24 日公开表示生产面临重大风险。 荷兰政府显然没料到这个后果。10 月 12 日,他们才姗姗来迟地发新闻解释,说这是 “高度例外” 的措施,却始终不提道歉。10 月 13 日托管正式生效,荷兰接管了安世位于尼梅亨的总部,可很快发现自己拿到的是个空架子,安世 80% 的芯片都在中国生产,核心技术团队也大多留在东莞,没有中国工厂的供应,总部根本无货可发。 更具戏剧性的是,闻泰科技在 10 月 24 日交出了一份亮眼财报。2025 年第三季度,安世半导体营收高达 43 亿元,净利润 7.24 亿元,毛利率 34.56%,营收、利润等四项指标均位列行业第一,中国市场收入占比近五成,汽车业务增速超 26%。这份成绩单让荷兰所谓的 “管理失当” 理由不攻自破。 10 月 19 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主动提出要和中国官员碰头谈判,这是双方首次部长级接触。10 月 23 日,安世中国恢复了对国内分销商的销售,但对欧洲的出口禁令仍未解除,急得德国总理默茨私下给斯霍夫打电话施压。此时距离荷兰强制接管已过去三周,他们既没道歉,也没能真正掌控安世的核心产能。 现在外界都在盯着这场博弈的结局。有人坚持认为,只要安世的控制权没完璧归赵,荷兰没认错,中方就不算赢;但也有人注意到,荷兰已经从最初的强硬转向主动谈判,而中方手握产能和市场两张王牌,局势正在悄然变化。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百川栖梧
还好产能,实体主要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