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货重启附带三项关键

百日依山尽 2025-10-28 18:06:00

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货重启附带三项关键调整:一是需与安世中国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二是所有交易将统一采用人民币结算;三是因国内市场订单需求激增需优先保障,对欧出货量及交货周期将做出动态调整。 “恢复供应可以,但得按我们的规矩来!” 安世中国给欧洲客户发的通知刚落地,德国大众采购部门就紧急召开会议 —— 这份看似 “松口” 的供货重启通知里,藏着三条让欧洲车企不得不接受的硬规矩,而这距离中方实施出口管制,才过去不到两个月。 最先慌的是大众德国狼堡工厂,他们从安世采购的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库存仅够支撑 15 天。10 月 28 日收到通知时,采购总监托马斯正在跟供应商谈判替代方案,看到 “需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人民币结算” 这两条,当场就皱了眉。要知道,大众跟安世合作十年,一直用欧元结算,现在突然要切换货币,财务部门的汇率风险测算至少得花一周,可工厂的生产线根本等不起。 安世中国的这波操作,早有铺垫。自从荷兰去年 9 月强行托管安世总部,中方就启动出口管制,东莞工厂对欧发货量直接归零。欧洲车企的日子一下子难了:宝马慕尼黑工厂把电动车型交付周期从 4 周延长到 12 周,奥迪干脆暂停 Q7 生产线,博世集团的汽车电子业务单季度损失超 4 亿欧元。期间荷兰托管团队想重启本土生产线,可设备老化导致良品率不足 30%,根本没法满足需求,只能眼睁睁看着欧洲车企陷入 “芯片荒”。 这次恢复供应的三条调整,每一条都戳中欧洲车企的痛点。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意味着之前的长期合作条款要全部重谈,安世中国明确要求加入 “优先保障中国市场” 的条款,以后欧洲订单得排在国内车企后面;人民币结算更是打破了半导体行业长期用美元、欧元结算的惯例,欧洲车企不仅要调整财务流程,还得承担汇率波动风险,某车企财务总监估算,按当前汇率,每年要多花 2000 万欧元成本。 更让欧洲车企头疼的是动态调整出货量和交货周期。安世中国在通知里没给固定配额,只说 “根据国内订单需求实时调整”。东莞工厂负责人透露,目前比亚迪、蔚来等国内车企的订单排到了明年 3 月,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对欧出货量只能 “挤一挤”,交货周期也从原来的 4 周延长到 8 - 12 周。这可急坏了欧洲车企,大众原本计划四季度增产 10 万辆电动车,现在只能把计划缩减一半。 其实,安世中国有底气提这些要求,靠的是硬实力。东莞工厂占安世全球 80% 的封装产能,年产量超 500 亿件,掌握着最核心的生产技术。之前荷兰托管团队想挖走中国工程师,可 12 名核心技术人员没一个动心思 —— 他们当中有不少是 2019 年跟着闻泰科技从恩智浦过来的,见证了安世从亏损到全球第二的逆袭,更清楚中国市场的潜力。现在工厂里的 28 纳米车规级芯片生产线,良率稳定在 98% 以上,这是欧洲老工厂根本比不了的。 欧洲车企虽然不满,却没别的选择。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市场,安世占 22% 的份额,仅次于英飞凌,而且它的产品适配性强,欧洲车企短时间内找不到替代供应商。托马斯就坦言,大众已经成立专项小组,争取一周内完成人民币结算的流程调整,“现在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先拿到芯片保住生产线再说”。 有意思的是,荷兰政府这次没出声。之前还喊着 “维护安世运营” 的经济事务部,面对安世中国的三条新规,只说 “尊重企业商业决策”。毕竟他们也清楚,再跟中方硬刚,受损的还是欧洲本土产业。而安世中国这波操作,不仅稳住了国内市场,还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亮出了属于中国的话语权。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66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