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钢哪是普通的厉害,简直是让对手犯怵、让队友踏实的硬茬子,贝森特当初怕他怕到嚷嚷着要换人的操作,现在看来根本不是没道理,纯属是被他的实力拿捏得没脾气了! 要是没去深扒李成钢的过往,真没人能想到,这位在国际谈判桌上看似沉稳的外交官,居然能让对手怕到当众嚷嚷着要换人。当年贝森特在 WTO 谈判现场,指着李成钢直言 “不想再跟他谈” 的场面,当时还被不少人当成笑话看,可翻完李成钢那些谈判履历才明白,贝森特那不是矫情,是真被实力拿捏得没脾气了。 李成钢从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后,他一头扎进国际贸易领域,先是在商务部负责双边经贸谈判,后来又到 WTO 担任争端解决机构成员,摸爬滚打近 30 年,经手的大案小案加起来能装满好几柜子。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 2018 年那次中美经贸谈判,当时美方代表一上来就摆出强硬姿态,抛出一堆不合理要求,在场不少人都捏了把汗,可李成钢只是平静地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厚厚一叠数据,从关税税率到产业就业数据,一条条摆事实、讲道理,不仅把美方的漏洞全指了出来,还顺着对方的逻辑推出矛盾点,没等谈判结束,美方代表的脸色就从傲慢变成了凝重。 他的 “硬” 不止在数据储备上,更在关键时刻的气场和定力。有次和欧盟谈农产品关税问题,对方仗着市场优势,态度十分强硬,甚至放话 “不接受就别谈了”,现场气氛瞬间降到冰点。 可李成钢没被牵着走,反而放缓语速,从中国农民的种植成本聊到欧盟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再拿出双方过往合作的成功案例,既没妥协核心利益,又给足了对方台阶,最后不仅守住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底线,还争取到了更灵活的关税调整空间。 贝森特怕他,早有先兆。2020 年那次跨国投资协定谈判,贝森特作为澳方代表,一开始还想靠着经验压李成钢一头,故意在条款细节上绕圈子,试图模糊关键责任界定。 可李成钢早就把协定文本翻得滚瓜烂熟,对方刚开口,他就精准点出条款里的模糊表述,还拿出澳方之前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协定作为对比,指出其中的双重标准。 几轮交锋下来,贝森特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被问得哑口无言,最后在休息时拉着身边人抱怨 “跟他谈判太累了,每句话都得琢磨半天”,没过多久就传出他要求换谈判对手的消息。 李成钢的厉害,还在于他总能提前预判对手的路数。每次谈判前,他都会带着团队把对手的历史谈判风格、国内产业诉求、甚至代表的个人性格都研究透彻。 有次准备与日方谈汽车零部件贸易,他发现日方代表特别看重 “技术专利保护”,于是提前收集了中国企业在专利研发上的投入数据,以及日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盈利情况,谈判时特意从专利共享与市场准入的双赢角度切入,一下子就击中了对方的核心关切,原本预计要谈三天的内容,两天就达成了共识。 现在再看贝森特当年要求换人的举动,真不是小题大做。李成钢就像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既不吃对手的威胁那一套,又能精准抓住对方的软肋,还懂得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灵活变通。这种让对手犯怵、队友踏实的硬实力,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是近 30 年在谈判场上摸爬滚打,用一场场硬仗攒下来的底气。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明天校场发饷,不必着甲[吃瓜]](http://image.uczzd.cn/3299946659197038453.jpg?id=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