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开了眼了:丹麦给乌克兰送了8个多亿欧元的武器,结果一查账单,买单的是俄罗

老阿七说史 2025-11-21 12:17:30

算是开了眼了:丹麦给乌克兰送了 8 个多亿欧元的武器,结果一查账单,买单的是俄罗斯自己。 乌克兰收到一大笔军援,枪炮弹药齐活;丹麦站出来说,钱是我们出的;可转头一查账本,那钱的 “爹”,竟是俄罗斯自己,来自它在欧洲被冻结资产的利息。 你交的利息,被人拿去买炮弹打你自己,现实比段子还离谱,可这事真就发生了。 2025 年 11 月,丹麦宣布,通过欧盟的 “欧洲和平基金”,向乌克兰提供价值 8.3 亿欧元的军事援助。 这笔钱的来源:被冻结在比利时 Euroclear 系统中的俄罗斯国家资产所产生的 “孳息”也就是利息收益。本金动不得,利息却可以 “灵活利用”,欧盟这一操作,堪称法律与金融的极限拉扯。 自 2022 年俄乌全面冲突爆发后,西方联合冻结了俄罗斯约 3000 亿欧元的海外资产,其中欧盟掌握的份额约 2000 亿欧元,仅在比利时 Euroclear 托管的就有 2100 亿欧元。 这些资产按年大约可产生 30 亿欧元利息。2024 年 5 月,欧盟理事会通过系列法案,批准将这部分收益用于支持乌克兰; 2025 年 10 月又正式明确,90% 用于军援,少部分用于重建。丹麦正是这一轮操作的 “执行代表”。 而这笔 8.3 亿欧元,是欧盟动用该类利息收益援乌以来的又一重要举措,此前 2024 年 7 月欧盟已向乌克兰汇出首批 15 亿欧元的相关资金。 欧盟一方面声称自己 “并未动用本金”,强调只是在 “管理由资产托管产生的收益”,属于合法操作;另一方面,俄罗斯方面则强烈谴责此举是赤裸裸的 “盗窃”,认为欧盟无权处置任何属于俄罗斯国家的资产及其派生收益。 俄罗斯外交部警告称,这一操作将引发严重后果,并不排除启动对等报复, 冻结 “不友好国家” 在俄资产。 从法律层面看,欧盟确实找到了一个 “缝隙”国际法中对国家财产的豁免原则主要针对 “本金”,而对利息收益的归属解释空间较大,特别是在它们由第三方系统托管并运作的背景下。 欧盟正是利用这一灰色地带,提出 “意外收益” 属于托管方可支配的范畴,从而实现 “合法性包装”。 但实际上,这种解释方式的普遍接受度极低,多数非西方国家对此持谨慎甚至否定态度。 尤其是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对此表达出深度担忧。这种 “创意式金融制裁” 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国际储备安全信任。 试想,连主权国家的外汇储备都能被 “合法挪用”,那么谁还敢把钱存在欧洲?储备转移、资金避险、甚至 “去欧元化” 的趋势,或将因此加速。 这笔援助对乌克兰战场来说意义不小,据丹麦国防部通报,这批军援将用于为乌克兰采购包括坦克、步兵战车、炮弹和防空系统在内的关键军事装备。 乌克兰方面称其 “将直接增强前线火力”。不过,军事专家普遍认为,这种金额虽能缓解短期压力,但从整体战局看仍属杯水车薪。 俄罗斯 2025 年军费预算高达 1400 亿美元,而乌克兰则严重依赖外援维持弹药供应。换句话说,这 8 亿欧元虽贵,但远称不上 “关键转折”。 欧盟在军援的同时,还设定了资金流向必须支持乌克兰本土国防工业的发展。这意味着乌克兰的战争机器,不再只是战场上的武器堆,更是经济引擎的一部分。 就业、税收、工厂开工率,都与战争高度挂钩。这种 “战争内循环” 模式,短期看似提升了自主能力,长期却加深了对冲突的依赖,进退两难。 再看俄罗斯一方,虽然表面上继续维持财政稳定,通过能源出口转向、管控境外敌对资产等方式稳定战时经济,但其内部压力日益上升。 民众购买力下滑,通货膨胀明显,尤其是食品价格激增,社会情绪日益紧张。更糟的是,西方在金融战线的 “升级操作”,为俄罗斯施加了新的战略压力,你不是怕资产被冻结吗?那我们就用你的钱来反击你自己。 以美国军工企业为例,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公司股价在过去半年持续上涨,订单不断增长。这种 “战争经济” 逻辑,让部分西方资本对冲突的延续并无排斥,反而乐于其成。 因此,在看似正义与援助的外衣下,还藏着商业利益的精密计算。 这场金融操作,表面上是 “欧洲和平基金” 的一次技术性运用,本质却是西方在国际秩序中的一次 “规则再造” 实验。 欧盟或许以为自己找到了 “既能援乌、又不动自家钱包” 的两全其美之策,但这种 “自以为聪明” 的操作,代价恐怕不止是法律争议那么简单。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欧盟将持续以 “利息收益” 作为资金基础,向乌克兰提供更大规模的贷款和援助,同时可能推动 G7 层面进一步协调冻结资产的 “收益化” 路径。 这将构成一种全新的金融战模式:不再靠直接制裁,而是利用冻结资产的 “衍生价值” 长期消耗对手。战争尚未结束,资产还在生息,冲突就能 “自给自足” 地滚动下去。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