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澳大利亚龙虾再次出现在中国渔港时,台湾地区却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断交潮”。

老阿七说史 2025-11-21 12:17:32

当澳大利亚龙虾再次出现在中国渔港时,台湾地区却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断交潮”。 中澳关系回暖,为国际社会坚定一个中国原则再添重锤。2023年开始,中国陆续解除对澳大利亚出口的限制措施。 大麦、葡萄酒、煤炭、龙虾,一件件回归市场,去年8月,中国终止对澳大麦的反倾销调查;2024年3月,葡萄酒关税正式取消;到12月,龙虾进口全面恢复,中澳贸易额回升至2100亿美元,澳方出口对华激增33%,仅龙虾价格就每公斤上涨5澳元。 阿尔巴尼斯政府的选择显然是“经济理性优先”,在中美战略拉锯中,澳大利亚转向“安全靠美,经济靠中”的新策略。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在太平洋岛国事务中有着重要影响力,如今它不再为台湾地区“邦交”背书,这让台当局的“金钱外交”策略陷入尴尬。 台湾地区所谓的“邦交国”数量降至12个,创下历史新低。从1950年代曾占联合国成员国63%,到如今仅剩个位数边缘,变化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广泛认可。 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明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此后,台湾地区当局的“国际空间”逐年紧缩。 蔡英文任期内已有10国断交,赖清德上任不到半年,“断交潮”再起,瑙鲁更是在2024年1月的声明中首次官方援引2758号决议,标志着“法理基础”已从根动摇。 最受冲击的是南太平洋,帕劳、马绍尔群岛、图瓦卢等“邦交国”普遍体量小、财政依赖外援,美国军事存在虽强,但澳大利亚的影响力才是“润物细无声”。 阿尔巴尼斯政府不再将对华关系视为对抗工具,这直接削弱了台当局在该地区的外交支柱。 关键的是民进党试图用“撒钱”对抗这一趋势,2022年台湾地区外事预算高达293亿新台币,试图通过基础设施、医疗援助等方式“固邦”。 但现实是,洪都拉斯在2023年仍选择与中国建交,原因之一就是大陆承诺的港口、道路等重大基建项目。 美国曾试图通过“台北法案”制衡,鼓励“邦交国”维持现状。但从萨尔瓦多到所罗门群岛,美国的干预效果屡屡失灵。 瑙鲁的转变更是直接打脸美国的“国际法”叙事,2758号决议本身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明确共识。事实说明,国际社会并不愿因意识形态冒经济发展的风险。 赖清德政府的应对也陷入困局,面对“断交潮”,内部报告已将南太列为“最高风险区域”;对外则继续靠“金援”救场,但效果甚微。 赖清德曾出访洪都拉斯,试图用“承诺项目”留住友邦,结果仍以失败告终。 令人焦虑的是岛内民调显示,近70%的民众不再信任美国,这意味着“联美抗中”的路线不仅外交失利,内部也开始动摇。 中澳关系回暖的连锁反应,已经远远超出经贸范畴。澳大利亚选择对话、合作、互利,中国则以开放、包容回应。这种正循环,正在加速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 民进党若继续拒绝“九二共识”,继续押宝美国,继续用“金钱外交”维系虚名,“断交”将不止发生在南太。图瓦卢、马绍尔、帕劳三国已被国际媒体点名为“下一波”,距离“个位数”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坚持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用的是对话和规则,如今越来越多国家做出了选择。 台湾地区当局的“外交空间”正在收缩,每一次“断交”,都是国际秩序重新对齐的坐标点。 你认为台湾地区“邦交国”会跌破个位数吗?中澳关系的改善是否会影响更多国家的外交立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