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后院”埋下的雷,正一颗颗在自家地板下爆炸。拉美的毒品、移民、暴力,最终没能困住邻国,反倒困住了美国自己。 2025年11月,越南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越南对华贸易持续高增长,全年双边贸易额已突破2700亿美元大关。 与此同时,河内轻轨2号线通车两周年,累计运送超过2000万人次,成为这座拥挤城市的“新动脉”。这条轻轨,由中国企业建设,中国技术支持,中国标准贯通。 而就在不久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签署一项新的边境法案,试图进一步封锁美墨边境。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美国南部边境非法移民问题“已失控”。 美国几十年来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压制、政权干涉,如今正反噬自身。 谁还记得,美国曾用“门罗主义”压制整个拉丁美洲,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但现实是,美洲成了“美国人的烦恼”。 从毒品泛滥到移民危机,从治安崩盘到选票焦虑,美国边境线成了它吞不下、吐不出的硬骨头。 以2022年为例,美国缉毒局数据显示,查获的毒品中近九成来自拉美。经济不发展,老百姓没饭吃,犯罪自然盛行。美国想靠高墙挡住问题,却忘了问题的源头在墙外。 缅北的混乱局面也值得警惕。电信诈骗、武装组织、治安真空,归根结底,是一个“长年经济真空”造成的社会溃疡。 与其花无底洞的钱搞军事整治,不如把资源投入到发展合作。 这些教训,写在地图上,也写在人心里。 很多人以为,越南是“下一个世界工厂”,是中国制造的“对手”。但真相是,在产业链上,中国和越南其实是“搭档”。 越南制造,八成零部件来自中国。没有中国的原材料、设备和技术,越南的许多工厂根本转不起来。 中国投资在越南的光伏产业,已经建成海外最大集群。而中国则从越南进口大量农产品,比如榴莲、火龙果、咖啡豆,补足国内需求,这就是典型的“互补型合作”。 2024年中越贸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0%。30年间增长了6400多倍,这样的速度,不是靠“竞争”达成的,而是靠“互利”。 更重要的是,合作还在“走出去”。河内轻轨2号线、老街至海防铁路,都是中越基础设施对接的成果。一旦这套体系建立,未来升级、维护、扩展,都离不开中国。 中越接壤1350公里,谁也搬不走谁。地缘政治的铁律是:相邻国家,注定要长期打交道。如果走“遏制路线”,只能两败俱伤。反之,合作越深,安全越有保障。 2024年,中越联合打击跨境犯罪的机制取得实效,边境电信诈骗案件下降30%。边防互信,靠的是警务协作;社会稳定,靠的是经济增长。这套逻辑,放在越南同样适用。 青年交流也在深化,2024年中越青年会见活动吸引了500多名代表,成为两国人文纽带的新平台。越南留学生在中国已超过3万人,成为东盟国家中仅次于泰国的一支交流大军。 中国的对越战略,简单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铁路。越南采用中国轨距、中国信号系统、中国检修标准。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越南铁路的发展都需要中国的配套和技术支持。 比如产业链。中国在越投资建设的“铃中加工区”,60%的中间品来自中国,一旦断供,整个工厂就会停摆。 比如电力和网络。越南正在接入中国的电网互联通道,5G建设也考虑中方方案。这些连接,不是短期利益,而是长期稳定。 这种战略布局,既保障了中国的供应链安全,也让越南的经济发展与中国高度协同。 中国不需要一个混乱的邻国,也不需要一个被打压的邻国。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繁荣、有活力的越南。因为这不仅是对越南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 美国失去了“后院”,因为它把邻国当成了“粪坑”。中国正在打造“前院”,因为我们把邻国当成“伙伴”。 与其问“要不要遏制越南”,不如问:“我们还能和越南一起做成多少事?”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