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韩增丰中弹倒地,日军师团长欣喜若狂,第一时间赶来验尸,谁知韩增丰突然

趣史小研究 2025-09-04 17:33:04

1943年,韩增丰中弹倒地,日军师团长欣喜若狂,第一时间赶来验尸,谁知韩增丰突然起身,还朝日军师团长扔了一颗手榴弹! 1943年秋天,那会儿,华北的抗日斗争已经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日军搞所谓的“铁壁合围”“三光政策”,想把我们的根据地一寸寸碾碎。当时,日军甲种师团——第110师团的师团长林芳太郎,正憋着一股邪火。为啥?就因为韩增丰和他手下的八路军,像钉子一样扎在他的防区里,拔不掉,还老是让他肉疼。 韩增丰这个人,不一般。他是河北平山人,家里条件不错,父亲自己掏钱办小学,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他本人呢,也是个高材生,先是在正定求学,后来还考上了太原的军官学校。搁现在,妥妥的“学霸”。但国难当头,书桌再大,也放不下一颗平静的心。他投笔从戎,回乡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 这哥们儿打仗,一个字:“邪”。 你觉得他要硬碰硬,他跟你玩化装奇袭。1938年,他带着40多个兵,打扮成给“皇军”送慰问品的老百姓,推着十几辆装满猪肉白菜的小车,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进了日军温塘据点。哨兵一看是“送温暖”的,乐呵呵地放行了。结果呢?韩增丰他们摸出家伙,一小时就把岗楼全给端了,毙敌30多人,潇洒撤退。这事儿干得,既有张飞的猛,又有诸葛亮的计。 所以,林芳太郎对他恨之入骨,做梦都想“活捉韩增丰”。 机会终于在1943年10月12号的深夜来了。韩增丰为了掩护行唐、灵寿两个县的机关干部和群众转移,率部在宋营村宿营时,被日军主力团团包围。林芳太郎得到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刻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韩增丰! 那是一场真正的血战。敌人是咱们的十几倍,机枪、小钢炮像不要钱似的往村里砸。韩增丰带着部队,硬生生从铁桶阵里撕开一个口子,冲了出去。 换做一般人,冲出去就赶紧撤了。可韩增丰不。他一清点人数,发现还有十几位干部和老乡没出来,二话不说,掉头又冲进了包围圈。就这么来来回回,他三次冲进去,三次带人杀出来。每一次冲杀,都是在鬼门关跳舞。 战至最后,队伍里大部分同志都突围了,但韩增丰自己却浑身是伤,子弹也打光了。在一棵柿子树下,他身中数弹,血染征衣,最终倒在了一个石碾盘上,昏了过去。 战斗平息,日军开始打扫战场。当一个日本兵报告说发现了韩增丰的“尸体”时,远在十几米外指挥的林芳太郎,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这个心腹大患,终于被除掉了!他要亲眼确认,要看看这个“活张飞”到底长什么样。 他走到跟前,看到韩增丰趴在碾盘上一动不动,后背上两个弹孔还在往外渗血。一切似乎都结束了。 然而,就在一个日本兵伸手准备翻动韩增丰身体验尸的那一刻,谁也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倒在血泊中的韩增丰猛地一挺身,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手里一直死死攥着的两颗手榴弹朝着林芳太郎的方向奋力扔了过去,并拉响了导火索! 轰! 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日本兵当场被炸翻。林芳太郎虽然因为隔着一段距离躲过一劫,但也被巨大的气浪掀了个跟头,狼狈不堪。 等他从地上爬起来,再看那个石碾盘时,韩增丰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次冲锋。那一年,他才27岁。 据说,惊魂未定的林芳太郎,看着韩增丰的遗体,沉默了很久。他没有暴怒,反而对这个可怕又可敬的对手产生了一丝复杂的敬畏。他最终下令,用白布将韩增丰的遗体妥善包裹,交还给了八路军。这种行为,在整个抗战中都极为罕见。一个侵略者,被一个抵抗者最后的生命绝唱所震撼。 这,就是韩增丰。一个把生命燃成火炬的英雄。 如今,在韩增丰的家乡,还流传着一首歌谣:“柳里河有个湾子村,湾子村出了个韩增丰,敌人怕他韩猛子,他为人民建奇功。” 歌词很朴素,就像和邻家大叔聊天一样。但正是这种最质朴的传唱,才代表着人民最真挚的怀念。英雄,从来不是活在庙堂之高的牌位上,而是活在老百姓的心里,活在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中。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