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解放后,李克农在检查毛主席的房间时,突然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在房间中,他发现了一颗炸弹,炸弹不知道是谁放的! 1949年,那年头,北平城头刚刚换了旗,老百姓心里头七上八下的,既盼着安稳,又怕再生乱子。你说这新旧交替的当口,什么事儿没有?傅作义将军是深明大义,和平解放了北平,可城里头,那些前朝留下来的钉子,可没那么容易拔干净。 当时负责中央领导安全这块心头大事的,是咱们的“特工之王”李克农。这名字,在当时国民党的特务耳朵里,跟阎王爷的请帖差不多。李克农心思缜密,干的就是在刀尖上走路的活儿,一辈子跟看不见的敌人斗智斗勇。他心里明镜儿似的,北平城看着平静,水底下可全是暗流。 根据后来解密的档案,当时潜伏在北平的国民党特务组织足足有114个,职业特务加起来超过8500人。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个个都憋着劲儿想搞个大新闻,给新政权来个“开门黑”。 中央领导要进驻北平,住哪儿就成了天大的问题。中南海?故宫?这些地方目标太大,四面漏风,简直就是给特务们摆了个靶子。李克农思来想去,把地点定在了西郊的香山。这地方清净,易于守卫,算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毛主席的住处,就安排在了香山双清别墅。 地方是好地方,可李克农的心,一刻也没敢放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带着警卫部队,把香山里里外外翻了个底朝天,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探测设备,连地砖都一块块敲过,生怕藏着什么猫腻。 主席要来的那天晚上,李克农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按理说,双清别墅已经检查了不下十遍,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了。可他就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老公安的直觉,有时候比仪器还准。 凌晨两点,毛主席的车队已经从西柏坡出发,马上就要到了。李克三步并作两步,亲自带着几个最信得过的警卫员,冲进了双清别墅,下达了死命令:“再给我查一遍!每个角落,每个缝隙,都不能放过!” 战士们都觉得部长有点小题大做,但军令如山,大家还是硬着头皮又检查起来。就在这时,一个负责检查主席卧室的警卫员,突然像被电打了一样,脸色煞白地跑了出来,声音都变了调:“部…部长…您快来看!” 李克农心里“咯噔”一下,几步就跨进了卧室。顺着战士发抖的手指看过去,他的后背瞬间就被冷汗浸透了。 在卧室的一个角落里,静静地躺着一颗美式定时炸弹! 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这颗炸弹,像是死神的请柬,无声地嘲笑着他们之前所有的努力。要知道,双清别墅可是日夜有哨兵站岗,外人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这炸弹是怎么出现的?是谁放的? “愣着干嘛!”李克农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他对着惊呆的众人一声怒吼。大家如梦初醒,排弹专家立刻小心翼翼地上前处理。李克农则带着其他人,把整个别墅,乃至整个香山,又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搜索。 四十五分钟后,确认再无任何隐患,毛主席的车队才被允许进入。主席下车时,看着脸色依旧凝重的李克农,只是平静地问了一句:“克农同志,辛苦了。” 主席的平静,更让李克农感到愧疚。这枚炸弹的案子,像一块巨石压在他心头。查!必须一查到底! 可这案子,却成了个悬案。查遍了所有进出人员,审讯了所有可疑分子,都没有任何线索。那个放炸弹的人,就好像是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了一样。 这事儿在今天听起来,简直有点像谍战电影里的情节。咱们现在有各种高科技侦查手段,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在那个年代,破案更多的是靠经验、靠毅力,也靠一点点运气。 直到后来,我方抓获了一名国民党潜伏特务,才从他的口中,揭开了这个谜底的一角。 原来,在香山上,有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老尼姑,竟然是国民党保密局的资深特务。 炸弹,就是她放的。她利用自己出家人的身份作掩护,加上对香山地形的熟悉,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破了层层警戒。 可是,最关键的问题,她到底是如何进入戒备森严的主席卧室的?这个细节,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也成了李克农心中一辈子的遗憾。 这件事,也给当时负责安保工作的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敌人的狡猾和疯狂,远超想象。从那以后,对中央领导的安保工作,更是细致到了极致。
1975年,蒋刚咽气,比蒋经国只大12岁的宋美龄就想独揽大权,没想到,一向憨厚的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