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新四军正在开会,警卫员却突然送来了两包香烟,粟裕打开一看,脸色大变:“不好,快让部队撤退!” 1942年的秋天,江南的湿冷已经能钻进骨头缝了。抗日战争打到了最熬人的“相持阶段”,日军刚在苏中搞完一轮“清乡”,跟疯狗一样到处咬,新四军的日子很不好过。粟裕当时是新四军第一师的师长,压力大得能让额头的皱纹常驻。 那天晚上,他刚跟几个干部碰完头,讨论下一步的转移路线。会开得不轻松,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惫。会议刚散,大家准备分头行动,粟裕的警卫员突然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两包香烟,神色有点紧张。这烟不是部队发的,来路不明。 粟裕接过烟,经验告诉他这里面有事。他借着昏暗的油灯,不动声色地拆开烟盒。果然,在烟卷和包装纸的夹层里,藏着一张揉得皱巴巴的薄纸条。打开一看,上面只有寥寥几个字,但每一个字都像钉子一样扎进了粟裕的眼睛里。纸条上说,部队的转移计划已经泄露,日军在预定的路线上布下了天罗地网,而且源头,就出在军内高层。 那一瞬间,整个屋子的空气都凝固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斗了,这是釜底抽薪,刀子已经捅到了心窝里。粟裕的脸色“唰”地就白了,但他没慌。他立刻低声下令:“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立刻改变路线!所有电台,全部关闭,保持无线电静默!” 命令传下去,整个部队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在黑夜里悄无声息地改变了运转方向。一场灭顶之灾,就因为这张小纸条,擦肩而过了。 事后,部队安全转移,大家才回过神来,后背全是冷汗。这张救了几千条人命的纸条,到底是谁送来的?能在日伪高层拿到这么核心的情报,这人到底是谁? 这就要说到一个叫施亚夫的传奇人物了。 1914年,施亚夫出生在南通一个穷苦人家,13岁就在纺织厂当童工,是真正从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苦日子过多了,人就容易早熟,也更容易看清一些事。15岁那年,他就入了党,成了一个少年革命者。 年轻时候的施亚夫,干的是地下工作,整天在刀尖上跳舞。结果在1933年,因为叛徒出卖,他被捕了,直接被判了15年,关进了南京的“老虎桥监狱”。在监狱里,敌人用尽了各种酷刑,想从他嘴里撬出点东西,可他硬是咬着牙一个字都没吐。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日军飞机轰炸南京,一颗炸弹不偏不倚,正好把监狱的围墙给炸塌了。施亚夫就趁着这片混乱,从炸开的缺口里逃了出来。 逃出来之后,他没有想着隐姓埋名过安稳日子,而是第一时间就去找组织。可那会儿时局太乱,南通的地下组织被破坏得七七八八,他一时半会儿也联系不上。他想,组织找不到我,那我就自己拉一支队伍抗日! 靠着自己的人脉和威望,还真就东拼西凑,在南通组织起了一支几百人的抗日武装。没枪怎么办?他就用老百姓的便衣,去跟那些被打散的国民党溃兵换。还真让他换到了不少武器装备。 队伍有了,名气也打出去了。这时候,汪精卫的伪政府看上了他,派人来“招安”。按理说,这是个烫手山芋,谁接谁倒霉。可组织的密令也下来了,指示他:接受招安,想办法打入敌人内部。 这任务,简直就是让他去送死。但施亚夫二话不说就接了。他不但接了,还玩了一出“空城计”。汪伪政府问他有多少人马,他眼皮都不眨一下,说自己有一个师,八千多人。他还连夜伪造了一整套花名册和部队编制表,做得有鼻子有眼。汪伪那边一看,这是个实力派啊,立马给了他一个“和平建国军第34师”的番号,还让他当师长。 施亚夫从一个抗日游击队的头头,成了伪军的高级将领。他凭着自己的机敏和手腕,在敌人内部站稳了脚跟,甚至一步步爬到了伪“清乡”公署政治工作总教官的高位,能直接参与日伪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 从此,日伪的各种核心情报,就通过他,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新四军手里。1942年那个夜晚。施亚夫参加了一个由日军华中派遣军最高司令部召开的秘密会议。会上,一个叫小林信男的日军师团长,详细介绍了他们即将对新四军一师展开的“围剿”计划,那个计划之精准,连新四军的行军路线、宿营地点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施亚夫听得心惊肉跳,他立刻意识到,新四军高层绝对出了内奸!而且这个内奸的级别,高到可以接触到整个部队的行动核心。 会议一结束,他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十万火急的情报写在纸条上,塞进了烟盒,派最信任的交通员,快马加鞭送到了粟裕手里。 内奸正是粟裕司令部里的一位电报科长。据说是因为家小被日军抓了,受不住胁迫才叛变的。 施亚夫的潜伏生涯,充满了这样的惊险瞬间。他送出的每一份情报,都可能改变一场战役的走向,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红色特工”,在建国后,却选择了深藏功与名。1955年全军授衔的时候,按照他的资历和功绩,授个将军衔是绰绰有余的。但他没有。他转业到了地方,默默无闻地工作,直到去世,很多人都不知道他那段传奇的过往。
粟裕根本不会打仗!”1958年,陈赓大将进京开会,竟然看到有人大放厥词,陈赓当即
【1评论】【2点赞】